《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 72 第十章 3

第二部 前行

第十章 供养曼达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著

 

 

福德愈多愈好

七支供养

「七支供养」是这些殊胜的法门之一,它包含了七种不同积聚福德的方法,而且每个方法都有其特殊的目的。这些供养是:(一)礼拜;(二)供养;(三)忏悔;(四)随喜;(五)请转法轮;(六)请佛住世;(七)福德回向。(你可以选择任何一部佛经或法本里的〈七支祈请文〉来念诵;同时,你应参照传承仪轨本文与释论,来了解它出现在你的前行的哪一部分。)

  • 礼拜

我们以大礼拜来摧毁自己最顽强的外壳——骄慢。一个人若是充满骄慢,证悟的功德就无从增长;而缺乏证悟的功德,菩萨的利生事业就会受到阻碍。除此之外,骄慢的本质是缺乏安全感,更会造成许多层面的伪善。

想象你将身体的数量倍增,因而有成亿成兆的「你」在皈依对境面前做大礼拜。佛陀说,这个做法能让你自己与你在想象中所做的每个大礼拜,都积聚完全等量的福德。

  • 供养

对治悭吝的方法是做供养。悭吝根植于贫困的心态,它与物质匮乏无关;世界上有许多人身拥有巨大财富,却仍经常感到缺乏某些东西。悭吝的一个副作用是心胸狭窄,而一个心胸狭窄者与人相处,永远都发展不出令人感到轻松愉快的品质。

你所供养的物品毫无数量上的限制,它可以如天空般无限!虽然,「无限」的供品从我们的耳中听来,似乎就是堆积起如山的奢华物品。然而,即使只是几粒谷子,供养也可以是「无限」的——如同小男孩「月官」(Chandragomi)所做的供养。

月官的家境清贫,为免饿死,他的父母、兄弟、姊妹都被迫去乞食。一天,当月官出去行乞时,他注意到路旁的寺庙供奉着一尊观世音(梵Avalokiteshvara)菩萨像。他被这尊菩萨像的慈悲面容所吸引,于是把当日上午乞得的一些谷子洒向菩萨像的手上。令他诧异的是,无论他如何小心翼翼地供养,谷子总是从菩萨的手中滑落到地上,他再供养一些,谷子依然滑落到地上。于是,月官开始担心,是否观世音菩萨由于某个原因而不接受他的供养。他不断地朝口袋深处再掏出一些谷子来供养,直到最后一粒不剩。至此,月官感到十分沮丧,他眼含泪水、满怀歉意地向观世音菩萨说:「我现在已经没有东西可以供养你了!」就在那一刻,这孩子深信观世音菩萨真的就在面前的那种专注力,让菩萨像活了起来,并且以紧紧的拥抱来安慰他。

显然的,我们都应该去做物质的供养,但对初学者而言,也许做观想供养的风险较少。当阿底峡吉祥燃灯尊者来到西藏时,他建议西藏人做水供(这就是西藏佛寺中供有许多碗水的原因),因为供养应该要彻底、全心全意地去做,不应有任何后悔之念,或担心「供养会被谁拿走」、「供品会被拿去做什么用」等这一类类的想法。对初学者而言,供养水比较容易如此做到。

在你的心眼之中,观想所有各种传统供品堆积如山,再加上任何其它你所想要的美丽的、贵重的、令人喜爱的或非凡的物品,例如加拿大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或北京的紫禁城,或京都优雅诱人的艺妓舞娘,或美国加州魁梧而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让你的想象尽情飞扬,而且不要只把供品局限在自己文化所欣赏的范围之内。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