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前行
第十章 供养曼达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著
修持
三十七堆曼达供养
你可以在每一百次或每二十五次的短轨曼达供养之后,修一次「三十七堆曼达供养」。(见 【图二】)。
你所看过的传统曼达盘,是由几个盘子迭成的塔状结构。这是西藏的发明,你喜欢的话可以使用,但它并非修法的关键所在,因为它所根据的只是西藏人要让供品好看的审美观而已。
【图二】清楚地显示了如何放置三十七堆供品,但我不会花太多的修法时间去查核,或担心是否放错了位置。你就直接念诵祈请文,并将三十七堆供品一个个迭上去即可。
在一座修法的结尾,将资粮田融入自己,然后尽可能地安住于这种「无分别」的境界之中,愈久愈好。
事实上,供养一堆堆的米与珍宝,同样是你自己显相的产物,因此相当有限。所以,你应当供养任何一切东西,包括你认为不好的,例如自己混乱的情绪,它的本质其实就是智慧。
以意念供养各种珍贵的供品是很好的方法,因为,当你想到花时,那是「你的」心创造出「你的」那朵花。事实上,没有什么不是你自心显相的产物。这个宇宙——大气层、星辰、月亮、行星与其中的一切,都是心创造出来的,而只要心存在,实际创造出宇宙的各种无量分别也就存在。
根据佛法的观点,供养的概念根基于「缘起」的见地。事实上,所有佛教的修持与理论都根基于此同一见地,因此,无论是发愿修持有关心性的法道者,或是想要完成一种积聚福德的修法者,供灯都是个好主意。由于这项「供养」的行为与创造吉祥之缘紧密相关,因此,供灯能增进你对心性的理解——一如油灯散发光芒,能照亮自身与周围的一切;同样的,心能觉知自身,也能觉知它所遭遇(encounter)的一切。由于油灯的作用与心相似,因此油灯可被视为吉祥之物,藉由此,便能创造出与心性的吉祥之缘。
万法唯心所造,心性即为法身、报身与化身,而证得心性就是所谓的「证悟」。但是,要获得证悟并非易事,因为我们会不断地被无数的习性所欺骗。因此,我们需要各种方法与技巧来对抗这些旧习,而一次次地堆起像米这种微不足道的东西,正是众多善巧方便中的一种。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