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修行之路:仲巴仁波切访谈录(4)

希望

这些访谈记录,让无论身处何方的人,在看到它时,都能因此从心里生起对三宝的信心。

希望能够为众生走上幸福快乐之路带来一些启蒙。

Q:学佛前觉得自己是十分善良的人,也努力去发悲心,但在修习过程中却往往逐步发现自己有很多自私的地方,更容易看到自己犯嗔怒。菩提心的建立,似乎并不容易。

上师:菩提心和世俗说的好心,善心,区别比较大。分为胜义谛的菩提心和俗义谛的菩提心两个层次。证悟空性境界的叫做胜义谛菩提心,这对刚学佛几年的人,不一定马上就能获得,也和每个人的根器有关。但世俗基础上的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则是人人都该追求,都能追求到的。它们是一个过程,愿行菩提心的基础在于学习之人有良好的品德和善心。

在修行过程中发觉自己的自私嗔怒等,并不是不好,这是一个进步。以前仅仅满足于自己的某些善良,而现在发现比善良更加殊胜,更要进一步培养的一种发心——菩提心。不需要觉得自己不行,你已经看到更殊胜的悲心,菩提心,在自己的内心更要生起欢喜——一定要获得它!不要因为觉得生起菩提心这么难,就认为原本具有的善良没用处了,否定自己,失去信心,这样才是不好。

菩提心确实很难,但没有菩提心,就毫无解脱可言,毫无成佛可言。无论是显、密、禅、净土法门,在所有的法门当中,菩提心都是大乘佛法的精华和究竟。虽然难得,但一个人如果修行不走弯路,完全如法真实地修行,那么得到菩提心也不成问题。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信心,欢喜而继续修持下去。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