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四千问》2 认识佛教(1)

《八万四千问》认识佛教

—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佛教是获得解脱和自由之道。

1. 为什么我在这里?我是怎么成为现在的我的?为什么我对某些人和事物有强烈的好恶,而对其他的人和事物却漠不关心?为什么我是中国人而不是阿拉伯人,为什么我选择出生在北京而不是摩洛哥?为什么我甚至有“心”?总之,佛教怎么解释,为什么事物是现在这个样子?

佛教认为,我们以这样的形态存在,事物以这样的形式呈现,是因为数以亿计的因和缘,每个因缘又有其自己数以亿计的因和缘。所以即便我们诞生在同样的家庭和环境中,也会有数以亿计不同的因和缘,使得一些人害怕蜘蛛,可把龙虾腿塞进嘴里时却没有任何不安;使得一些人看到鲜血就眩晕,却把生鱼片视为无上美味。

但是有一个因我必须单独强调,那就是我们的心识。这是最大的一个因。如果没有心识,就不会有生命,也就无法体验其他因带来的负担与快乐。

2. 仁波切,有些相信万能量的对佛教中因果与缘起的概念持怀疑态度,您对此有何看法?

对于相信存在一种万能力量的人来讲,万能力量本身就是因缘——虽然在究竟意义(胜义谛[1])上,那可能是他们相信的唯一的因缘。当然,在相对意义(世俗谛)上,我不认为他们的意思是,当煮蛋的时候,在煮蛋这件事中存在一个上帝或万能的力量,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只需要向上帝祈祷鸡蛋被煮熟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加水、点燃气,或者创造其他煮蛋的因和缘。

不同的人总会信仰不同的对象,他们各有自己正当的理由。不同的人也会对其他人的信仰抱有怀疑,他们也有自己正当的理由。对于佛教徒来讲,相信万能力量是一切事物发生的因,这种观点是非常可疑的。佛教徒不愿意认为万能力量在背后操纵一切,因为佛教徒会想,如果万能力量有那样的能力,那么他也一定有慈悲。为什么他还让我们痛苦?他不是慈悲的吗?因为有能力,他应该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不应该坐视我们的痛苦。所以佛教徒更愿意相信,万能力量不是导致一切的终极的因,事物的出现与消失是由于无数的因和缘。

对于一个佛教徒来讲,万能力量的创造者是人自己的心识——就是前面我提到的那个心识。因为我们的心识相信万能的力量创造了我们,于是我们认为上帝存在。所以其实是我们创造了上帝,然后再把创造我们这件事归功于他。

[1]胜义谛:真理分为二谛:世俗谛(Relative Truth)及胜义谛(Ultimate Truth)世俗谛描述事物显现的相对性真理,胜义谛描述真实无谬的实相的绝对真理。这两个层面的真理在四大哲学流派及金刚乘中有不同的定义,渐进地深入并接近事物的实相。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噶陀大堪布阿松丹巴教言(7)

  • 另外,有的人,尤其是初学者,也包括一些久参者,一坐下来后,内心妄念接连不断,各种繁杂的念头纷沓而来,甚至出现无法遏制的现象,因此就觉得特别懊恼,认为自己不是修禅的根器,甚至对上师及上师所传的窍诀充满怀疑,由此对法失去了信心,对上师也失去了信心,对自己恐怕就更失去了信心,有这样想法的人是绝对错了!要知道我们初学大圆满,就像是一只刚从山中抓回来的一只野猴般,要一下就把它调伏是几不可能的!它还是会像从前一样发脾气、闹情绪,惟有加以持之以恒的调炼才望得到良好的结果。因此,切不可因为没有得到一些眼前效果,就对上师和法失去信心。况且,这实在也是一种境相,就和上面所说种种境界的本质是一样的!认为奇特的境界就好、就高兴,认为杂念妄想就坏、就丧气,这都是众生无始以来累积的执著与习气,于外一切念头都要了知它的本性,所有好坏现象了知本来清净而能做到不取不舍,于内认识能执心性自然解脱,觉了之性本来光明,这样才能达到大圆满无分别的明智禅修中。

  • 我从内心中对你说,你要一心一意地依止松吉泽仁仁波且。就我所知,他是我们现今全藏区功德最好,大圆满成就最好的一位诸古(活佛)。不要一听到传闻某某地方有某某上师,他一传法就能立马开悟而动心要前往求法。我以前也有这样的想法,但以现在的经验证明告诉我,你如果好好依止松吉泽仁仁波且,在他那里求得加持是决定不会有错的,这一点我完全可以向你保证。在我周围的扎巴、喇嘛及堪布中,我最喜欢的是泽仁江措(堪布觉海),以前他去堪布明色仁波且那里求学大圆满时,我也是这般叮嘱他的。他(觉海堪布)依止了明色仁波且八年,彻却(立断)稳固后也实修了脱噶(顿超),现在很多人依止上师,数天几月后就再也找不到他的影子了,这样依止上师的话,连上师的皮毛都不可能获得,就不要奢望什么大圆满的如实证悟了。

 

  • 大圆满的禅修,不要想一蹴就能成就,三、五年乃至十数年不懈地修持下去,中途不要起变化,这样禅修的话才能真正完全地证悟大圆满。大圆满的证悟分三个层次,这就好比登三层楼,第一层楼是“知”的层次;第二层楼是“见的经验”;到第三层才是真正“证悟的直穿智慧,”就像阿格旺波祖师在山洞中证得的一样。这三个层次以太阳为比喻来说的话,那么第一个层次,就相当于已听人说起而了知到太阳是有光和热的,心中得到了一个准确的认识;到了第二个层次后,就是已见到了部份太阳升起的光和热,对心的本性有了一定的亲证经验及认知;到了第三个层次就是完全的证悟,太阳的全部形像,以及太阳的所有光和热都被完全地了知。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