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陀大堪布阿松丹巴教言(5)

1、总之,对禅修的状态要不作任何修饰,但遇到正念散失,昏昧无记的时候,还是要偶尔提起一下正念,也就是为了不住在昏昧中时,要直观此昏昧无记的体性,但不能提得太多,当用过后,或一旦恢复在光明任运的明智本性中时,就让它自然而然地消失。下座的时候思量对与不对,及心之体性等是可以的,但上座时切不可思量比测。禅修时,眼晴不要闭上,双手可结定印,或者按仁波且传的姿势修持。

2、关于阿赖耶与明智的区分是讲大圆满的见,上座下座的禅修是言修,虽然说的是两个,实际上见、修是一体的,真正明白了就会觉得不难,是很容易的。有的人在上座禅修时,如果在观照本性,心想我的本性是空的,然后就认执本性为空而进入禅定或安住修。这样禅修的话,就有了能看与所看这二者对立起来的心,这样修持后得到的空只是一个意识上的空,对解脱无丝毫用处。

 3、在禅修时或禅修的过程中,有的人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境相和境界,但不管境相如何,都非大圆满的证量。如果能自然舍弃对种种境相的回应,而不是去努力断除境相,那么对修大圆满的人来说,本来无利也无妨害;然而一旦有了丝毫的执著跟自得,则只有害处而无任何利益可言。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