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四千问》7 认识佛教(6)

《八万四千问》 认识佛教

—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佛教是获得解脱和自由之道。

11.有些朋友对现代科技有强烈的信。谈到佛教的见地和理论时,他们总是问同样的问题——这些能科学的法来证明吗?仁波切可否谈谈佛教与科学的关系?

有一点我们必须知道,当你说“被科学证明”,你总是在说一件有心智参与的事。当你说我们在证明,是有人在向另外的人的心智证明。无论我们研究的是什么,证明或者不证明总是发生在心智的范围内。所以,到头来,是你的心在决定什么是正确的或者不正确的。对于我来讲,宗教和科学同样是迷信。科学的定义是:“围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行的关于物理世界和自然世界的结构与行为的系统研究,而进行的智力上的和实用性的活动。”如果是这样的话,佛教徒会非常肯定地说,佛教正是科学——两千五百年以前被教授的,通过对现象的系统研究、实验和观察而进行的科学。

重要的是,人们要知道,大约在爱因斯坦发现时空是相对的之前两千五百年,佛陀已经告诉我们,时空是相对的。在科学世界对万能的造物主提出批评之前两千五百年,佛陀已经告诉我们,没有造物主上帝的存在。

佛教徒相信事物从不随机出现,而是总有着各自的因缘,这也肯定就是所谓当代科学世界的核心方法。我只是想说,在佛教里,关于因和缘的观察比当代科学更加深入、更加内在,因为和当代科学家不同的是,佛教徒的主要兴趣不在对外部现象的强调上。

12.有些朋友皈依很长时间了,但是却不太花时间学习和修,就像病的拒绝服药。结果他们对佛法的理解较为局限,对三宝[8]的信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下降。仁波切对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当然,如果你有时间、精力和资源来学习、修行佛法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没有,那么哪怕只是皈依过一次,也是好的。并且,如果你没有抛弃或者放弃三宝,你的状况还是要比任何其他可能是富裕或者成功的普通人好很多。

[8] 三宝 (英Three  Jewels):珍贵的佛(Buddha)、法(Dharma)、僧(Sangha)三宝,皈依的对境。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