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四千问》14 关于因果与轮回(7)

《八万四千问》关于因果与轮回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轮回中的事情只会暂时显得美好。

 

12. 修者如果追求天乘[6]的福报,追求自己的健康、富有和幸福,这样的修有效果吗?有意义吗?仁波切能否阐释福报和解脱的关系?

毫无疑问,佛法的究竟目标就是获得解脱。佛法的每一个技巧和方法,如果不能给你带来世间的幸福,起码也保证不会给你带来痛苦。大多数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幸福的定义。但是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广义来讲,幸福和控制有着如此之大的关系——当我们的生活在掌控之中,我们就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当我们需要依赖其他人或事的时候,比如说财务上或者感情上,我们总是感觉好像受制于那个人或那个条件。感觉自己需要依赖某个人,这本质上让我们觉得对自己或自己的生活没有控制权,这往往不是一种幸福的处境。健康问题和压力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在现代生活中。我们怎样处理压力呢?薰衣草精油可能会有一点点帮助,可到头来还是要归结为我们有多少控制。换句话说,大多数时候我们盲目地、毫无理由地希望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因此注定在得不到时感到失望和压力。但当一个人有控制时,他或她可能会有一个希望,但同时也有另一个想法在心里说“这可能不会发生”,这种觉知让一个人有所准备,能够去接受和他希望的所相反的事情。

佛法中最基本的那些技巧,使我们能够思维慈悲心并了悟真理,应该可以让我们获得一些对自己的控制。我认为,我们找不到任何比佛法更能够让我们幸福、富有和健康的方法了。

 

13.我们知道,业是通过相续[7]传递到这世的,也就是说,业是多世累积来,并被阿赖耶识[8]收藏和传递。然我们的很多特质,如体特征、个性,甚思维习惯等都和遗传有关,这说明业也可以通过家族遗传传递吗?

佛陀说,他无法拭去他人的苦痛,也无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解脱,这完全由个人的努力决定。所以你无法从其他人那里继承、删除或者下载因缘(业)。但是你出生在某个家庭,意味着你和家族成员之间有业的联系。有一种相互联系的共业[9],利用这个连接,一个人可以影响其他人的业。例如,一个与我从未谋面、也是佛陀追随者的哈萨克斯坦人,就和我有着同为佛陀追随者的业的联系。

一般来讲,作为人类,我们有着类似的业。更进一步,出生在同一大陆、国家、省份或者村落里的人,有着更加亲密的业的联系。当然,这种联系甚至还可以变得更近,因为我们和成为我们的父亲、母亲、妻子和丈夫等等的那些人有着非常亲密的业的联系。

可以说,所有的美国人有一种共业,由乔治·华盛顿做他们的第一任总统。同样,北朝鲜人也有一种共业,由金正恩及其父金正日做他们领导人。这两个国家以相应的方式存在并运转着。

[6] 乘 (梵Yana,英Vehicle):乘是指佛教中不同的模式、方法或精神修持的道途。通常分为三乘(声闻乘、大乘或称菩萨乘、金刚乘),但也可以分为四乘(包括缘觉乘)或九乘(包括各个不同的密续乘)等。

[7] 自相续 (英Mind Stream/Stream of being):个体众生心识的个体性延续。

[8] 阿赖耶识(梵Alaya):八识中的其中一识。总基、基础、一切经验的结构基础和一切意识的根本藏识。八识是根据大乘瑜伽行派(Yogacara)传统所发展出来的一种分类:共有八识——眼耳鼻⾆身五识、概念性的或思维的第六意识、第七识“染污识”(也称“末那识”)、第八识“阿赖耶识”。

[9] 共业(英Collective Karma):业分共业和个业。共业指我们对于世界共同的感知。个业指我们个人的经验。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