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四千问》4 认识佛教 (3)

《八万四千问》 认识佛教

—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佛教是获得解脱和自由之道。

 

5.佛学中是怎么解释宇宙起源的?

在非正式的对话中,通常我们能够讨论起源,也能够讨论终点。但是当你加上“宇宙的”、“最初的”、或“终极的”这类词语的那一刻,换句话说,当你想知道“究竟的起源”和“究竟的终结”那一刻,那么在佛学里,因为时间是相对的,所以没有“究竟的开始”和“究竟的结束”那样的事情。

这类对话变得非常复杂,因为你身处可讲、可听、可想、可描述的世界,却在尝试着去讲那些不可讲的,听那些不可听的,想那些不可想的,描述那些不可描述的。所以,当你试着讨论或思考那些不可讨论或思考的事情时,总是会出现问题。

此外,当我们讨论不可说或不可描述的事物时,就已经造成了一种神秘感,然而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神秘的事,只是简单的未经加工的真理。但是因为我们人类无法直接看到真理本身,我们能尝试理解未经加工的真理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贴标签。这个悖论在伟大的道家经典《道德经》中被精确地表述为“名可名,非常名”,这表明我们人类热爱命名。在佛教里,我们也给这种朴素、未经加工的真理贴了个标签,叫做“法身[3]”。你可以认为法身是神话般的、神秘莫测的,但事实恰恰相反,法身只是一个简单的真理。

因为神秘有“很难”或者“不可理解或解释”的含义,使得法身看起来可能像是个神话。但事实是,法身就在你眼前,甚至要碰到你的鼻子了。我能说的就是这些了。那些问“什么是一切的起源”的人必须记住,有一个世俗谛(相对真理)的领域和一个胜义谛(绝对真理)的领域,他们不能身在世俗谛而期待一个胜义谛的答案,反过来也不行。

6.物质主义的式来探索因缘会误导我们吗?

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是一点儿都不相信因缘,而是只相信自己能够明显感知的物质的因缘。

所以他们相信,如果有很多钱,或者有个好丈夫,或者晋升为高官,你就会幸福。但事实并不总是这样。很多有钱人没有时间欣赏金盏花美丽的黄颜色;一个好丈夫可能有勃起障碍;一个有权有势的高官可能有具“壁橱里的骷髅”[4],日后将会回来缠扰他。

所以,他们必须认识到,物质主义的游戏永远无法真正地根除不安全感。这可能有点难以理解,因为不知为何我们有种盲目的概念——有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表面上看,这或许暂时看上去是真的,但是如果你太过屈从于物质的诱惑,意味着你的信心是建立在不确定的、随时可能变化的事物之上。

我的一个学生曾就读于一所高雅的英国学校。她很漂亮,很多男孩儿喜欢她,努力想引起她的注意。一次她来看我,有位家境富裕的仁波切的儿子彻头彻尾地爱上了她。他开着华丽而俗气的车,舞动着路易威登的包,把劳力士表换成了百达翡丽,非常努力地通过这些来向她献殷勤。但是这些恰恰和她喜欢的相反,因而让她畏缩不前。她宁愿和会读莎士比亚的书、会听瓦格纳的歌剧,并且能够讨论生活中错综复杂的事情的人约会。这清晰地表明,如果你变得太物质主义,你就总会有种自卑感。

我去过中国几次,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哲学、医学和武术满怀敬畏,它们是如此壮丽深邃、包罗万象,而且超越时间、令人陶醉。同时我也禁不住想,只要现代中国人仍然把自己的优越感建立在过去的成就之上,就表明事实上他们可能有严重的自卑感。毕竟,中国人穿的牛仔裤、嚼的口香糖、吃的三明治,以及现在听的摇滚乐和流行歌曲,没有哪一样是源自中国的。

同样,闪亮的购物中心及那里出售的商品甚至模特儿都是西方风格的,仿佛是说中国的男孩和女孩没有好到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为服装做模特儿。事实上,我看到中国的男孩女孩尽最大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像西方的男孩女孩,甚至到了节食和做整形手术的程度。这种模仿大概很难使未来的中国人发展出真正的自信。这么说不一定对,但我认为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流行歌手在中国之外有真正的影响力。我的意思是,你从不会听到哪首中国流行歌曲在纽约被广泛传唱。反之,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穿牛仔裤、吃肯德基,都在努力拷贝美国的物质主义。我敢肯定不少中国人甚至很欣赏Lady Gaga。让人难过的是,似乎没有太多的人对那些真正可以代表美国的品质感兴趣,比如创造力、创新性、民主和开放。

只要中国人不能把穿长衫这样的想法卖给西方人,而是自己几乎都穿着牛仔裤,中国就输了这场游戏,并将总是购买其他人创造出来的产品。或许崇尚物质主义的人现在并不在意,但是将来他们和他们的孩子会受到冲击。所以,用这种狭隘的物质主义方式来看待因缘不仅是肤浅和错误的,而且会带来相当的痛苦,以及一种令自我贬损的自卑感与匮乏感。

 

[3] 法身(梵Dharmakaya):字义为“实相之身”(Absolute or   Truth   Body)。成佛后,证悟的功德显示为佛的三身,即法身(Dharmakaya)、报身(Sambhogakaya)和化身(Nirmanakaya)。此三身不仅相关于我们心识本质的三个面向,也相关于一切现象。我们感知的外在事物为化身,其体性为报身,自性为法身。

[4] 译者注:a skeleton in his closet,英文俚语,意为不可告人的秘密。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噶陀大堪布阿松丹巴教言(9)

  • 所以说,区分明智与意识,法身与昏昧、无记阿赖耶识的禅定对于一位具足信心的人来说是很容易的。大圆满不是那些勇敢、聪明、博学乃至精进的人能证悟得到,证悟与否的关键还在于对传承上师的信心如何。现在我(阿松丹巴)也经常听到或见到,许多藏地有名号的或没名号的喇嘛、堪布、活佛乃至法王仁波且的不少人去汉地传法摄徒,实际上这些人中的很多人不要说有实修实证,就是连听过真正大圆满耳传窍诀名字的人也没有,更不要说得到传承与耳传窍诀了!他们做的纯粹是欺骗众生的行为,可怜那些没有福报,本来有大圆满根器的汉族众生也被这些人给损坏了!而你们不同,没有被那些人所欺骗到,依止到了(松吉泽仁)仁波且,并在仁波且那里得到了正行的口耳窍诀,是真正具有大福报的人,没有浪费自己的根器,实在是值得欢喜庆幸的事,因此应当从内心中感到高兴才是。
  • 大圆满阿底瑜伽的最上修持分为彻却与脱噶两部,如果没有坚固扎实的彻却基础,修持脱噶就没有任何利益可言。因此要切实把彻却修好后再来修持脱噶。脱噶的含意为顿超,彻却乃立断,没有立断的基石顿超又如何超得起来?!如果在修持彻却时,修到了前后左右同时来了七条狼来,而自己仍能安住在彻却见中无动摇的话,就可以说你的彻却修持已趋稳固了,这也是衡量大圆满修持证量的一种证相。

  • 大圆满修持如何,也可以由观察自己的梦境而了知。如果在晚上的梦境中,自已能够了知自己是在作梦,并且由于知道自己是在作梦而能立即安住在大圆满见中时,那么就可以在再生中阴前得到解脱(中阴分四种,即此生的自然中阴、临终的痛苦中阴、死后法性的光明中阴和死后至投生为新生命过程中的再生中阴,再生中阴也称为受生中阴或业力中阴)。

 

  • 如果在禅修大圆满后,在梦中了知梦境并仍能安住大圆满见中。那么由有这样的修持不久就能在梦境光明中出生幻化身,可以去到想去的刹土,虽然在梦中也同样能见到卧室内外中的一切,就是比起白天所见的还要清晰与光明,这样的话,瑜伽士就能在此生中阴得到成就和在法性中阴中得到解脱而成佛。另外可以检验的是:自己在禅修三、五年后,或长或短,可以回头看看自己的信心、悲心及菩提心是否有所增长,如果确实是增长了,那这样的禅修也没有错;反之,虽有种种境界,但信心、悲心及菩提心无所增长,那你的禅修恐怕就有问题,如果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是退步了,毫无疑问,这样的禅修决定是错了。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八万四千问》3 认识佛教(2)

《八万四千问》认识佛教

—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佛教是获得解脱和自由之道。

3.没有宗教信仰或者崇尚物质主义的也不相信佛教中因果和缘起[2]的概念,您对此有何看法?

没有宗教信仰或者崇尚物质主义的人并不是不相信因缘,只是他们对于因缘的理解有限,因而只相信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因缘。他们不能接受全部的因缘,那是小小的心识弄不懂、想象不到,也够不着的。换句话说,他们或许能理解经历了家庭悲剧的儿童为什么长大后会变得抑郁,但他们不会去想这个。

人最初为何选择出生在那样的家庭。再比如,父母送孩子去上最好的中学或大学,希望最后孩子能找份好工作。父母们相信自己已经尽一切可能来创造有利条件——有利的因缘,但很多时候,孩子依然没能找到好工作,或者第一天上班就被诊断出胰腺癌。父母或许会认为这很不公平,他们会痛苦,会怪罪他人,或许还会变得愤怒,尽管自己都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愤怒。这说明他们忘掉了隐性的因和缘,那些因缘可能是在过去世中累积的。

所以,仅仅片面地而不是完整地理解因缘,使得人们陷入各种各样的希望与恐惧之中,并最终引向痛苦与悲伤。

我有个澳大利亚朋友,她是位坚定的女同性恋者,也是女权主义者,性格强势,思想活跃。有一次她来不丹看我,我在那里有位侍者,是个年轻羞涩的不丹男孩,他很少和别人交往,从来都不外向,当然不是讨女孩子喜欢的男生。那时候我旅行在外,回到不丹以后却找不到那位侍者,因为他和这位女同性恋者成了情侣。几个月之后,她甚至怀了他的孩子。渐渐地,她的发型、香水、穿着打扮等都从以前简练的男孩子气变得很女性化。

所以,我们无法知道什么样的因缘在等待着我们。有很多出人意料的事,就在生命的下个路口。对于普通人的心识来说,因缘是无法预测的。

4.可否请仁波切解释下缘起性空,以及佛教中空性的概念?

不论你是否相信,完全彻底地理解因、缘和果就是理解空性。因为当你完全理解了因缘,就会认识到没有独立的、万能的、初始的因。

把三四根木棍立在一起,顶上放块木板,这时如果再在木板上放只杯子,突然间那东西就成了桌子。如果你坐在上面,它就成了椅子,而桌子突然不复存在,正像它突然出现一般。所以桌子或者椅子都是暂时性组合在一起的,然而,除了这样暂时而转瞬即逝的聚合物之外,没有一个初始的桌子或椅子。

那些相信万能力量的人相信一切都依赖其他人控制,而不在自己掌握;而那些只相信物质主义的人相信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这两种误解都会导致痛苦。

然而因缘不是很容易搞懂,所以人们总是不情愿去深层次地理解因缘。因为当你越来越深入接近因和缘的真相,就会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一个明显的事实——没有一个真正存在的、究竟的因和缘。这样的认知使我们更加接近佛教空性的概念。

我推荐大家看一部叫做《罗生门》的日本电影,是黑泽明导演的作品,从不同人的视角讲述同一个故事。因为有不同的因和缘,所以没有一个故事是完全真实的。基本上这就是我们的情况。由此可以说明,缘起和空性是同义词

[2]  缘起(英 Interdependent arising/Interdependent origination):一切现象皆各由其特殊因缘之聚集而生的自然法则。一切现象,皆非无因而显现,亦非由无因之造物主所创造。一切事物均完全依于因缘和合而生;没有因缘,事物是不可能出现的。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噶陀大堪布阿松丹巴教言(8)

  • 因此在得到了窍诀后,就要长期依止静处去实修。不要一开始就去看大圆满的法本和经书,我以前也是这样要求泽仁江措的,他在明色仁波且那里也是这样做到了的。有的人在一得到大法后,就急不可耐地去看法本和经书,并将法本和自己的修持相互对照,结果总是对不上号,徒然增长了内心的分别念,对大圆满的修持及证悟起到了负面的妨碍作用。像我们寺院就有一位喇嘛,他在自己没有得到大圆满窍诀之前,就已看了很多大圆满的法本和经书,不但这样,他还要给别人讲大圆满法;后来得法后,也还是看书多而实修少,因此到了现在也还是没有证悟大圆满。所以说,得法后的关键是先修三、五年再说。用不着为了几个人而去作所谓的弘法利生工作,到自然而然有了经验证悟后,再来与法本经书对照的话就能吻合了。这些是我的内心话,也是我的经验谈,米旁仁波且称此为如虚空般的窍诀。



  • 有的人在入睡前,先观想心中有一“阿”字,再由“阿”字中放出光明而后入睡,如此等等,要知道这是对没有得到大圆满窍诀、(没有证得明智本性)的人来说的。大圆满法和大圆满见超越一切诸乘,因此不要作这样的禅修,要修的话就要在“大圆满见”中入睡,其它无论何时何地作何事都是这样。禅修没有稳定以前,不要去作所谓行善积德的事!我从内心中,希望所有获得大圆满正行实修窍诀的人万万不要颠倒了修法的主次,而去修一般诵咒、观想等法门,乃至于建寺修庙、朝山转塔等行善积德,要知道:如果能安住在大圆满见、明智中禅修一刹那所获得的功德,哪怕仅仅只是一只蚂蚁从鼻尖爬到双眉中间印堂的时间许,所获得的真实功德,就要远比黄金铺满三千大千世界大地的功德还要大得多!

  • 大圆满的明智本性至为深奥难懂,初学者要区分心与明智、法身与阿赖耶识更是难上加难。如果没有具足信心地依止上师,未在传承上师身边接受口耳传承的引导,又不肯按传承引导、教诫要求去做长期的实修,虽然也做了广泛闻思、以及诸多所谓融会贯通的修持,实际上却连明智本性智慧的边边也没沾上!尽管常常把“我是持大圆满传承教法的人、我是大圆满的禅修者”这样的话挂在嘴巴上,心中居然没有一丁点儿的大圆满味道。如果上师以及传承的加持力没有进入自己的心中,久而久之,这种人就容易变成为“大圆满的油条、大圆满的幌子”,千万不要跟随这些自以为是的人!无论何时,切莫忘记自己的上师,要将自己的耳传根本上师,时时观在头顶具足信心地祈祷,这样的话,就没有什么证悟不能圆满的。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八万四千问》2 认识佛教(1)

《八万四千问》认识佛教

—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佛教是获得解脱和自由之道。

1. 为什么我在这里?我是怎么成为现在的我的?为什么我对某些人和事物有强烈的好恶,而对其他的人和事物却漠不关心?为什么我是中国人而不是阿拉伯人,为什么我选择出生在北京而不是摩洛哥?为什么我甚至有“心”?总之,佛教怎么解释,为什么事物是现在这个样子?

佛教认为,我们以这样的形态存在,事物以这样的形式呈现,是因为数以亿计的因和缘,每个因缘又有其自己数以亿计的因和缘。所以即便我们诞生在同样的家庭和环境中,也会有数以亿计不同的因和缘,使得一些人害怕蜘蛛,可把龙虾腿塞进嘴里时却没有任何不安;使得一些人看到鲜血就眩晕,却把生鱼片视为无上美味。

但是有一个因我必须单独强调,那就是我们的心识。这是最大的一个因。如果没有心识,就不会有生命,也就无法体验其他因带来的负担与快乐。

2. 仁波切,有些相信万能量的对佛教中因果与缘起的概念持怀疑态度,您对此有何看法?

对于相信存在一种万能力量的人来讲,万能力量本身就是因缘——虽然在究竟意义(胜义谛[1])上,那可能是他们相信的唯一的因缘。当然,在相对意义(世俗谛)上,我不认为他们的意思是,当煮蛋的时候,在煮蛋这件事中存在一个上帝或万能的力量,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只需要向上帝祈祷鸡蛋被煮熟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加水、点燃气,或者创造其他煮蛋的因和缘。

不同的人总会信仰不同的对象,他们各有自己正当的理由。不同的人也会对其他人的信仰抱有怀疑,他们也有自己正当的理由。对于佛教徒来讲,相信万能力量是一切事物发生的因,这种观点是非常可疑的。佛教徒不愿意认为万能力量在背后操纵一切,因为佛教徒会想,如果万能力量有那样的能力,那么他也一定有慈悲。为什么他还让我们痛苦?他不是慈悲的吗?因为有能力,他应该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不应该坐视我们的痛苦。所以佛教徒更愿意相信,万能力量不是导致一切的终极的因,事物的出现与消失是由于无数的因和缘。

对于一个佛教徒来讲,万能力量的创造者是人自己的心识——就是前面我提到的那个心识。因为我们的心识相信万能的力量创造了我们,于是我们认为上帝存在。所以其实是我们创造了上帝,然后再把创造我们这件事归功于他。

[1]胜义谛:真理分为二谛:世俗谛(Relative Truth)及胜义谛(Ultimate Truth)世俗谛描述事物显现的相对性真理,胜义谛描述真实无谬的实相的绝对真理。这两个层面的真理在四大哲学流派及金刚乘中有不同的定义,渐进地深入并接近事物的实相。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