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这些访谈记录,让无论身处何方的人,在看到它时,都能因此从心里生起对三宝的信心。
希望能够为众生走上幸福快乐之路带来一些启蒙。

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一位上师?各个弟子的上师或许都不一样,这是什么缘故?
对一位学佛求解脱的人来说,皈依一位上师是第一步,是成就的开始。好的上师对弟子的修行有很大的影响。当遇到一位修证很高的上师,他具备摄受众生的悲心,同时自己也具备对他最高的信心。这种情况下,在皈依于他时就能同时得到与上师所修持的同等慈悲的加持,驱除我们一生以来遇到的违缘和障碍。有的人在皈依时,可能对上师还未生起坚定的信心,或者那时缘分还未完全具备,那么不同状态的弟子皈依同样的上师也会有不同的成就。
皈依不同的师父,是弟子各自不同的因缘导致,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得皈依同一个师父。弟子在准备受皈依戒时,师父有责任对他们讲解皈依的内容以及皈依的过程,需具备的条件,让弟子清楚皈依的意义和功德。讲解之后,若弟子感兴趣,能生起信心,那就能皈依于这位上师。
无论是学习小乘还是大乘佛法,皈依都不是特指皈依某一个人,而是指皈依“共同乘”,就是皈依三宝。在此同时,我们需要通过在一位上师或者法师面前受持皈依戒律来完成这个过程。在哪位上师面前受的皈依戒律,也就是意味着你对他有信心。通常受戒一次就可以了。以后如果在别的师父面前也想受持皈依戒,也没什么关系。但这种现象体现出的是:一些人今天在这位师父面前受戒,明天在另一位师父那里受戒,其实是因为自己心里根本没有清楚皈依的真正意义。所以大家搞清楚了皈依是什么,用什么方式来皈依,该守什么样的戒律,就不会有什么疑惑了。

有学佛的商界朋友问,皈依之后不能杀生,自己是可以做到,但生意场上遇到请客吃饭,却会有避免不了吃海鲜的时候,对于没有宗教信仰却又十分重要的客人,不杀生是很难做到的啊。
我们首先要明白为什么皈依佛,学佛。这个学佛并不是给别人看。并非是要完成任务。这是自己一生要获得解脱的方法,根本不能用物质的生活条件来作比较。“修行佛法得解脱”这根本就是无价之宝。
我相信有一些人,他对佛法三宝非常有信心,渴望解脱,这种人是不会去做这样的比较。但毕竟每个人根器不同,修行层次有差别,对佛法的理解也不一样,自然会有不同的想法。有人仅仅因为怕失去一个客户,为了客户去开杀生戒;有人选择自己不吃,但为了客人去杀生;甚至有的人为了客户,那就大家一起吃。这就是各人的根器和对佛法的认识不同所致。但总的来说,自身作为皈依弟子,皈依法之后是肯定不能再伤害众生的生命。如果是无意中伤害到,比如不小心踩到别的众生,那是没有办法。但如果故意去做这样的事情,那就是违背清净戒律!
而通常情况下,如果自己能做到不杀生,但还阻止不了别人杀生,对这样的人,你可以为他念颂诸佛菩萨的圣号,六字真言等作回向,自己平时常做放生的功课。如果自己不是完全吃素的人,也要时常做回向。虽然有很多学佛的人还做不到完全不杀生,也要尽可能不吃活杀的,诸如海鲜之类,就吃那些已经死了的,这也是一种逐步递进的方法。事实上那些已经完全做到的人,并不觉得有什么痛苦,因为这是他内心欢喜的作为,他会觉得这是生命里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不会感觉是多大的难题。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这一切都完全看自己的修行。释迦牟尼佛说:“我告诉众生如何去修佛法,如何解脱。但最后能不能解脱,要依靠自己的修行,自己怎么做。”如果说为了客户去杀生,然后期望通过请求上师加持来消除这个恶缘,那是根本没有可能的。
有人难以不杀生,比如被蚊子盯咬,忍不住就拍了一巴掌。之后,解释说自己算是为它们超度,这如何看待?
这不是超度,这是内心生起了嗔恨之后产生的杀业。蚊子是很小的众生,它在你身上索取一点点的血和汗,你可以忍受,也可以换种方式驱赶,并不需要杀死它。如果你能够认识到用自身点滴的血汗,就能布施给这个众生,那么将是更加符合正法的修行。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