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 76 第十章 7

第二部 前行

第十章 供养曼达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著

 

 

修持

三十七堆曼达供养

 

你可以在每一百次或每二十五次的短轨曼达供养之后,修一次「三十七堆曼达供养」。(见 【图二】)。

你所看过的传统曼达盘,是由几个盘子迭成的塔状结构。这是西藏的发明,你喜欢的话可以使用,但它并非修法的关键所在,因为它所根据的只是西藏人要让供品好看的审美观而已。

【图二】清楚地显示了如何放置三十七堆供品,但我不会花太多的修法时间去查核,或担心是否放错了位置。你就直接念诵祈请文,并将三十七堆供品一个个迭上去即可。

在一座修法的结尾,将资粮田融入自己,然后尽可能地安住于这种「无分别」的境界之中,愈久愈好。

事实上,供养一堆堆的米与珍宝,同样是你自己显相的产物,因此相当有限。所以,你应当供养任何一切东西,包括你认为不好的,例如自己混乱的情绪,它的本质其实就是智慧。

以意念供养各种珍贵的供品是很好的方法,因为,当你想到花时,那是「你的」心创造出「你的」那朵花。事实上,没有什么不是你自心显相的产物。这个宇宙——大气层、星辰、月亮、行星与其中的一切,都是心创造出来的,而只要心存在,实际创造出宇宙的各种无量分别也就存在。

根据佛法的观点,供养的概念根基于「缘起」的见地。事实上,所有佛教的修持与理论都根基于此同一见地,因此,无论是发愿修持有关心性的法道者,或是想要完成一种积聚福德的修法者,供灯都是个好主意。由于这项「供养」的行为与创造吉祥之缘紧密相关,因此,供灯能增进你对心性的理解——一如油灯散发光芒,能照亮自身与周围的一切;同样的,心能觉知自身,也能觉知它所遭遇(encounter)的一切。由于油灯的作用与心相似,因此油灯可被视为吉祥之物,藉由此,便能创造出与心性的吉祥之缘。

万法唯心所造,心性即为法身、报身与化身,而证得心性就是所谓的「证悟」。但是,要获得证悟并非易事,因为我们会不断地被无数的习性所欺骗。因此,我们需要各种方法与技巧来对抗这些旧习,而一次次地堆起像米这种微不足道的东西,正是众多善巧方便中的一种。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 75 第十章 6

第二部 前行

第十章 供养曼达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著

 

 

修持

有关供品的实用建议

如果有几周的空闲,你可以考虑进行密集闭关,专修「供养曼达」,一口气完成十万遍。

若是如此,你会需要两个曼达盘,一个放在佛龛上,以五堆供品代表五方佛部,另一个做为修持供养之用。由于供在佛龛上的曼达会放得比较久,如果你以传统方式将米与酥油合拌而使它能黏在一起的话,就会易于腐坏。因此,你要使用不会腐坏的物品来替代,例如各种半宝石等。至于你日修所用的曼达,最好每过一段时间就以新米替代旧米。供品的数量与更新的频率,都取决于你的预算,如果你是闭长关,例如为期一整年的话,那么当然应当定期更换供品。

一旦圆满积聚的数量后,不成文的传统是将修法用的贵重物品供养给上师或寺院,或选择悄悄地洒在无人会感谢你的森林中。每天在你开始修持之前,先用藏红花水、玫瑰水或任何香水清洁曼达盘。然后,在每一座修开始时,用手腕内侧将曼达盘表面擦拭干净。如果要更细化你的修持,那就观想你此时正在清净所有将要献上的供品,当然也包括你的身、语、意。你可能会听到许多类似的这种微小细节,几乎你遇到的每个西藏人或老修行者,都会提到些微不同的版本,而且从其各自的观点而言,他们可能都是正确的。毕竟,藏传佛教有四大传承,成千的修行者依循成百的上师教导而修行,但许多上师都修改了传统的教法。不过,究竟而言,擦拭曼达盘并无唯一的正确方法,因此无须在此浪费过多的时间。

观想

在此修法中,观想你做供养的对境是莲师或金刚总持,由众多眷属所围绕。

(关于此观想的细节,可参照前行长轨<皈依>章节中有关「资粮田」的描述。)

坛城主尊安坐于满愿树的中央枝干上;主尊前方的枝干上,端坐并释迦牟尼佛与一切诸佛;右方枝干上,站立着所有的菩萨;左方枝干上,是声闻与缘觉等圣众;后方的枝干上,则是无量的法本与经卷。

在修持「皈依」时,我们将此观想中的圣众称为「皈依境」;在修持「生起菩提心」时,他们成为我们受菩萨戒的见证人;现在,当我们供养曼达时,他们成为受供者。

在此修持中,擦拭曼达盘的玫瑰水或香水代表了「菩提心」的行持,意即你修持此法的目的是为了令一切有情证悟。藉由泼洒些微的水在曼达盘上,你以「菩提心之润湿」来象征此一金刚乘修持的深奥,也让这个修持超越了只是盘中撒米的世俗行为。水也有助于让米粒黏着于盘上,虽然你可能不想每次都用水来清净曼达盘,但在修法开始时先洒水会比较好。

现在,你可以开始供养曼达了。

七供曼达

在传统上,曼达盘上的供品是以顺时针方向摆直,但你可以选择从曼达盘的前面(十二点锺方向)或后面(六点锺方向)开始。(东方是在你面前或最靠近佛龛处,需根据你依循的传统而有所不同。)我喜欢从后面开始,因此下面的说明依此叙述,而括号中的位置则是从前面开始的做法(见【图一】)。

  • 用右手放一堆米到曼达盘的中央当作第一堆供品。
  • 第二堆放在你面前六点锺(十二点锺)处,即曼达盘最靠近你的位置上。
  • 第三堆放在从第二堆顺时针转九十度处,即九点锺(三点锺)位置上。
  • 第四堆,顺时针再转九十度,在十二点锺(六点锺)位置上。
  • 第五堆,从第四堆顺时针转九十度,在三点锺(九点锺)位置上。
  • 第六堆,放置在中央那堆与九点锺(三点锺)那堆之间。
  • 第七堆,放置在中央那堆与三点锺(九点锺)那堆之间。

 

第三堆即所谓的「南瞻部洲堆」,「南瞻部洲」(Jambudvipa)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地球——之名。如果你的第二堆放在六点锺位置,南瞻部洲就应该在九点锺位置(如果第二堆放在十二点锺位置,南瞻部洲就在三点锺位置)。日、月分别是第六堆与第七堆,由于太阳必须从地球上升起,因此第六堆就应该靠近南瞻部洲。

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加入第八堆,代表天道与人道之所有财富的具体呈现。

通常我们以左手拿着曼达盘与念珠,以右手来放置米堆;但如果你是左撇子想要反过来做,那也无妨。

在曼达盘上放置了七堆或八堆米与珍宝之后,用右手将它们抹去,这就算供养曼达一遍。要圆满此修持,你所需要做的就只是完成剩下的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遍,外加百分之十的数量来弥补错误或不专心而已。就这么简单!

每供养一遍曼达,就依你所修的前行,念诵一遍或在三遍「曼达供养」祈请文。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 74 第十章 5

第二部 前行

第十章 供养曼达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著

 

 

福德愈多愈好

七支供养

  • 福德回向

最后,我们必须随时尽快地回向自己的修行与善行,才不至于浪费所积聚的福德。藉由将福德回向给一切众生的究竟快乐与证悟,我们不仅保障了福德的安全,也保证它会如银行存款的利息般持续累积。因此,我们的善行就会成为自己的成佛之道。假使我们不立即回向,这些福德资粮可能就会被突发的瞋火,或任何其它折磨我们的极端恶行或恶念,烧毁殆尽。

福德——抵御障碍的盔甲

大家都形容佛法是绝对无价的,又说它有如能切断各种二元分别之网的金刚钻。而另一方面,我们却如穷极潦倒、愚昧无知的乞丐,毫无任何价值的概念。因此,当有一颗珍贵的钻石突然落入手中时,我们却不知道该拿它来做什么才好。我们根本不知道它的真正价值,因此说不定会拿它去换一条热狗,或不经意地把它弄丢。这种情形竟出人意料地常常发生,因为有珍贵的佛法之处,就总会引来障碍;而当修行者引来障碍,这表示他的修行正在见效。若非如此,何来障碍骚扰?它们没必要去攻击那些修行不太好的人,因为那些人可能已经为自己制造足够多的麻烦了。

话虽如此,我们遇到的许多障碍都是强大而恼人的。因此,我们藉由修持佛法的许多法门,试图发展出一种能力,来操控、欺骗、引诱、转化、忽视所有引来的障碍,其中最「高明」的方法就是把障碍视为「加持」。但是,要能真正这么做,需要很多福德。幸运的是,佛法提供了我们「供养曼达」的法门,这是所有积聚福德中最深奥的方法。

修持

噶玛·恰美仁波切说,像我们这种初学者去建造一座寺院时,内心不可避免地会生起一些不纯净的念头或行为。在整个过程中,也必定会面临许多挑战,因此一旦竣工之后,我们必然会对它产生执着,或者产生各式各样的悭吝行为。然而,「供养曼达」的修持完全不会产生这种后果,也由于这种原因,它才如此重要。

我们供养什么?

从受供者的观点来看,任何种类的供品都是无关紧要的。因此,我们应该供养自己认为珍贵的物品。

例如,向过去诸佛与菩萨供养自己的身体,我们就与释迦牟尼佛的身、语、意、功德、事业结了吉祥之缘。向现在佛——我们的上师——供养身体,我们的身、语、意就成为完美的智慧法器;向未来佛供养身体,就圆满了能让我们利益一切有情众生的吉祥之缘。

在供养曼达过程中,主要是将圣众做为我们的资粮田。至于到底应该供养什么,随你自由想象发挥。如果你觉得须弥山与其周围的大小洲很难在心中呈现,那就以一座雄伟壮丽的山代替。或者想象亚洲、南美洲、北美洲与澳洲等,并且包含其中所有美丽的国家公园、宫殿、瀑布与财富等。

如果供养不属于自己的物品会令你不安,请记住,你对世界的感知完完全全是以你自己的方式,而非别人的方式。因此,你可以在观想中加入各种财富之源,例如:德意志银行、森林、铁矿、钢铁、人类喜欢攒积的各种物质财富、天人的财富(通常以飞毯与华盖来代表)等。你还可以再加入龙族的财富(有时显现为能启动战争的海螺),或能转化成王国与宫殿的小贝壳,或如意树、满愿牛,甚或俊男美女。你可以尽量发挥,努力突破自己的想象的界限。为了强化观想,也可以利用你认为珍贵的各种物品,例如西藏人在供养时就使用大量的米、铜板与金、银等贵金属。

如果你打算将这个修持当作前行积聚的一部分,你就需要一个曼达盘,以及你所能积聚的、尽量多的供品。根据德松(Deshung)仁波切的说法,曼达盘可以是满大的,不过如果你喜欢小的也无妨;至于其材质,则取决于你的经济能力,例如石盘、檀香木盘、铜盘、铁盘、钢盘,甚至你愿意的话,金盘都可以。主要的修法供品则是各种谷物,不一定只是米,而你所加入的其它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你专注的对象来加强修持。将每一粒谷物观想成上述的各种物品,如果你像我一样,很受印度风格代表财富的东西所启发的话,你也可以加上华丽的澡堂,其中有成群美丽的舞娘,还有——为了政治正确之故——众多英俊的舞郞。虽然修持的法本上所写的,常常让人觉得好像我们是为了取悦诸佛与菩萨而做供养;但请诸位牢记于心,事实绝非如此。佛、法、僧三宝不可能被我们微薄的供养所贿赂、收买或影响,甚至连取悦都不可能。多想一想你就知道,传统上的供品,并非为了让诸佛与菩萨在世俗上「有用」而设计的。事实上,「有用」并非目的。就以「牛宝」为例,一头牛对于某个住在纽约市中心的人而言,会多有用处呢?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 73 第十章 4

第二部 前行

第十章 供养曼达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著

 

 

福德愈多愈好

七支供养

  • 忏悔

接着,为了拆除我执的藏身之处,你要揭露、忏悔自己的恶行,这是反击瞋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你把自己的堕罪深藏在幽深晦暗之处,那就好比你身患重病,却不告诉医生哪里疼痛;隐瞒如此重要的讯息,最后只会让医生无法做出正确的诊断。如果你忘了曾经做过的一些事,或者不完全确定何者是属于佛教观点的恶行,你也不用担心,尽己所能地忏悔即可。想象你在诸佛与菩萨面前,他们知道一切过去发生的事、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以及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在他们的面前,你揭露、忏悔所有自己感到羞愧的事情与念头,以及在未来可能会做的事或会想的念头,任何一件都不要遗漏。

 

  • 随喜

随喜他的人好运,是一个积聚福德非常轻易且有效的方法,然而,讽刺的是,我們大多数人对这件事却都感到痛苦难为。

随喜有三种主要的原因:

  1. 随喜众生的快乐与快乐之因。例如,当你看到有吸引力的人,随喜他们的美貌而不嫉妒。
  2. 当你看到行善的人,随喜他们的善行,不要因怨恨或嫉妒而批评他们。
  3. 最好的是,随喜证悟与证悟之因,而不是沉溺于「证悟是否可能」或「佛果是否存在」的疑惑中。

随喜他人从事证悟之因的行持,例如听闻与思惟教法,或修持禅定。积聚福德的方式之中,随喜他人的成功也许是最简单的一种,这好似在你的四周有着大量的福德,就等着你去集结起来。看到别人做了有价值的事,你只要随喜他们的善行,就能积聚海量的福德。嫉妒,是让我们受苦的最荒谬、也是最可悲的情绪反应;要对治它,最强而有力的方法就是随喜。

当你看到他人的美貌或成功时,切勿沉溺于嫉妒中,反而要随喜之;并且记住,这两种功德是他们过去世修持安忍与布施的结果。想想你所认识的每个具有良善特质的人,随喜他们所做的善事,不论是经营医院或创造美妙的花艺;也随喜他们所享有的结果,不论是名词或美貌;而随喜诸佛与菩萨的佛行事业,更是特别有力。

  • 请转法轮

我们处于末法时期,对于五浊恶世以及自己所有问题的根源——无明,最有力的对治方法就是祈请诸佛与菩萨转动法轮。

佛陀于二千五百多年证入般涅盘(梵 parinirvana),因此你可能会问:「为何还要继续请佛教导我们呢?」在日常生活里,每当我们遭遇困难时,大部分人最先想要做的,就是请求我们尊敬或信赖的人给予帮助。在目前的状况,我们在轮回里普遍面对的问题就是根本无明,所以我们应该去请教确定能祛除无明的那个人。「但我们为何要请教佛陀?又该如何请他呢?」这是大部分人立即的反应。

「他现在并未活在这个世界上,难道我们要等到未来佛出世,才能得到答案吗?」很遗憾的,这样的问题完全错失了重点。

「请转法轮」并不只是以世俗的方式请求法教而已,转动法轮可以有很多种形式。例如,可能在你做某件平凡的事情时转动,比如正在看一出你最爱的连续剧,或见到一棵枯树,或读到一本书的某个章节时。因为不论任何情况,只要能触动火花点燃你的悲心,以及对「此生徒劳」的了悟,都是「请转法轮」。就如我们一再看到的,佛弟子常在初次翻阅神圣的法本时会有所障碍,因为他们根本就无法理解。然而,到后来积聚了多一点的福德之后,当他们再回去阅读时,就会发现相当易于了解。这是诸佛与菩萨转动法轮的方式之一。

佛陀说过,每当我们心怀虔敬,他就与我们同在。这就表示佛陀不普间断地一直在转动法轮,而这种教法也永不会停止。

  • 请佛住世

请求诸佛与菩萨住于轮回而不要入涅盘,是我们反击邪见与怀疑的方法。轮回众生的心是二元分别的,而二元分别的心其本质充满怀疑,怀疑又反过来滋生邪见。心灵追求者也是如此,我们耗费许多时间,对自己的修行、法道与心灵生活的方式感到怀疑而挣扎,这可能是我们多数人都必须面对的艰巨挑战,也是会一直伴随我们直到心灵旅程终点的唯一情绪(烦恼)。

有人认为,我们的智能愈增长,怀疑也就更敏锐;这很有道理,因为我们愈聪明,怀疑也就会愈聪明。我们最大的障碍就是在一开始便有很多的怀疑;其它的不谈,至少它会占去我们太多的时间。怀疑愈严重,我们就愈可能困在持续不断的自我谴责状态中,因而将注意力导离正见,造成我们对「因」、「缘」、「果」法则失去信心,并且腐蚀我们对缘起实相、空性、三宝等究竟真谛的信念。

「怀疑」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侵扰我们的心。你也许会有这些困惑:「为何完成了这么多佛法修持之后,我的健康状况仍然不佳?」或者,「如果佛是遍知的,为何他不能消灭艾滋病、贫穷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他们究竟有没有法力?」、「真的有来生吗?」、「我们每个人真的都有佛性吗?」……许多类似的怀疑,只要我们听闻教法就很容易清除。不过,大部分的人也需要某种与逻辑或推理无关的启发来增强信心,例如经历了某种超凡的体验,或遇见了一位具有启发性的人物。通常,遇见一位我能看得到、摸得着、听得见,又代表佛之身、语、意化现的佛教大师,是最深刻的一种启发,也就是所谓的「眼见为真」。

我们所请求的,不只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译注28】的圆满诸佛住于轮回而已,我们也请求那些总持诸佛菩萨伟大功德与法教的人,以及启发众人、启发所有那些虽然不合逻辑、不切实际,却能让我们振奋鼓舞的节目与活动的人,其事业都能持续。

【译注28】「三十二相」是指佛的三十二大人相,系转轮圣王与佛之应化身所具足之三十二种殊胜容貌与微妙形相。「八十隨形好」是指佛容貌随三十二形相而有的八十種微细特征。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 72 第十章 3

第二部 前行

第十章 供养曼达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著

 

 

福德愈多愈好

七支供养

「七支供养」是这些殊胜的法门之一,它包含了七种不同积聚福德的方法,而且每个方法都有其特殊的目的。这些供养是:(一)礼拜;(二)供养;(三)忏悔;(四)随喜;(五)请转法轮;(六)请佛住世;(七)福德回向。(你可以选择任何一部佛经或法本里的〈七支祈请文〉来念诵;同时,你应参照传承仪轨本文与释论,来了解它出现在你的前行的哪一部分。)

  • 礼拜

我们以大礼拜来摧毁自己最顽强的外壳——骄慢。一个人若是充满骄慢,证悟的功德就无从增长;而缺乏证悟的功德,菩萨的利生事业就会受到阻碍。除此之外,骄慢的本质是缺乏安全感,更会造成许多层面的伪善。

想象你将身体的数量倍增,因而有成亿成兆的「你」在皈依对境面前做大礼拜。佛陀说,这个做法能让你自己与你在想象中所做的每个大礼拜,都积聚完全等量的福德。

  • 供养

对治悭吝的方法是做供养。悭吝根植于贫困的心态,它与物质匮乏无关;世界上有许多人身拥有巨大财富,却仍经常感到缺乏某些东西。悭吝的一个副作用是心胸狭窄,而一个心胸狭窄者与人相处,永远都发展不出令人感到轻松愉快的品质。

你所供养的物品毫无数量上的限制,它可以如天空般无限!虽然,「无限」的供品从我们的耳中听来,似乎就是堆积起如山的奢华物品。然而,即使只是几粒谷子,供养也可以是「无限」的——如同小男孩「月官」(Chandragomi)所做的供养。

月官的家境清贫,为免饿死,他的父母、兄弟、姊妹都被迫去乞食。一天,当月官出去行乞时,他注意到路旁的寺庙供奉着一尊观世音(梵Avalokiteshvara)菩萨像。他被这尊菩萨像的慈悲面容所吸引,于是把当日上午乞得的一些谷子洒向菩萨像的手上。令他诧异的是,无论他如何小心翼翼地供养,谷子总是从菩萨的手中滑落到地上,他再供养一些,谷子依然滑落到地上。于是,月官开始担心,是否观世音菩萨由于某个原因而不接受他的供养。他不断地朝口袋深处再掏出一些谷子来供养,直到最后一粒不剩。至此,月官感到十分沮丧,他眼含泪水、满怀歉意地向观世音菩萨说:「我现在已经没有东西可以供养你了!」就在那一刻,这孩子深信观世音菩萨真的就在面前的那种专注力,让菩萨像活了起来,并且以紧紧的拥抱来安慰他。

显然的,我们都应该去做物质的供养,但对初学者而言,也许做观想供养的风险较少。当阿底峡吉祥燃灯尊者来到西藏时,他建议西藏人做水供(这就是西藏佛寺中供有许多碗水的原因),因为供养应该要彻底、全心全意地去做,不应有任何后悔之念,或担心「供养会被谁拿走」、「供品会被拿去做什么用」等这一类类的想法。对初学者而言,供养水比较容易如此做到。

在你的心眼之中,观想所有各种传统供品堆积如山,再加上任何其它你所想要的美丽的、贵重的、令人喜爱的或非凡的物品,例如加拿大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或北京的紫禁城,或京都优雅诱人的艺妓舞娘,或美国加州魁梧而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让你的想象尽情飞扬,而且不要只把供品局限在自己文化所欣赏的范围之内。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