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七、寻法品 88、舍物舍身而求法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七、寻法品 五

— 索达吉堪布

 

久远之前,于印度鹿野苑梵施国王执政之地上,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净饭施主,财富广积犹如多闻天子。他经常前往大海取宝,以种种珍宝满众生所愿。他有次将从宝洲中所得之一串珍珠项链送与国王,国王非常欢喜,而施主恰于此时听到国王公主以美妙音声正唱诵善说之偈。他一听闻便立刻生大欢喜心,以致汗毛直竖。回到家后,他对任何美食都失去兴趣,只整日琢磨佛法大义。他心中想到:我于十二年中积聚财宝,但却从未获得过善说法宝,辛辛苦苦积累这些石头有何意义?善说方才堪称真正珍宝。

施主立即派人前往公主处寻求善法,公主却说:“所谓善说者必得以财富为代价才可换得,将你十二年中所积珍宝全部送与我后,我才可将善法传授与你。”施主闻言心中大喜过望,他连忙把多年积累所得全部取出,又亲往王宫欲听受善说。国王此时向施主询问道:“如此善说可谓遍满大地,而财富却需历尽千辛万苦获取,你这样做有何企图?缺乏财富、只拥有善说,难道可以之为食?”

施主回答说:“能引生贪嗔痴三毒之珍宝究有何用?唯有善说才能遣除过失、成办功德。善说之宝,大地即便遍布珍宝也无法与其等价。”得到所求善说后,施主将教言书写于金纸之上,并到处广泛弘扬。

当时为施主传授教言之公主,即为后来之舍利子比丘。

释氏源流应化事迹–造幡供佛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西吾国王,居住于四宝所成宫殿里。他一直如理如法主持国政,又喜行布施,对病人及无依无怙之人更是格外关爱照顾。在其倡导下,大众皆厉行十善法,以致转生天人者愈益增多。帝释天为观察他发心真伪,就幻化成罗刹形象来到王宫顶上说道:“诸行无常,有生有灭。”

国王听到后惊喜万分,他心想:是谁在为我打开涅槃之门,宣说菩提之道?他连忙合掌恭请道:“好友,请继续宣说偈文。”罗刹趁机要挟说:“我现今饥饿至极,必得以人新鲜血肉为食后才可宣说。”国王则想到:损害别人当然不合理,为得佛法我必须布施自己!

Continue reading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七、寻法品 88、舍物舍身而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