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九、智慧品 100、革夏巴救度沉迷情欲者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九、智慧品 五

— 索达吉堪布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一国王种姓者,名为革夏巴,他精通世间一切论典,又长于言论,说话非常得体。革夏巴长大后常想:生存于人世间,我当以何种营生过上清净生活,且对众生有利益?登上王位是产生使人骄慢等烦恼之根源;而商人又不得不造作说妄语等不善业;生为农夫必然要与鞭打牦牛等恶业连在一起……如此看来,我还是当医生为好,既能生活清净,又可利益众生。思前想后,革夏巴打定主意立志行医。

他既留心于医术后便精研深思,加之又言谈得体、善慰人心,心中又时常发愿要帮助利益他众,故而多有众生从其手中彻底摆脱疾病折磨。

后有一次在某一地方,有一女人于丈夫生病且去世后心生极大痛苦,她整日哀号并大叫丈夫姓名喊道:“你去哪里?”自从遭遇丧夫变故并因此着魔后,她精神日趋癫狂、错乱,从外边疯跑回家后竟胡说道:“我丈夫根本未死,他已复活。”然后就不再哭泣,只拥抱丈夫尸身,并对尸体倾诉说:“你为何沉默不语?若你喜欢其他女人,我不会阻拦你,你尽可前去与她相会,你快快睁开眼吧!”每每说到此处,她都会边胡言乱语,边伸手拨开尸身眼皮。

某日趁家中亲友半夜三更均酣梦不醒之时,她扛起尸身就跑到旷野郊外,并翻山越岭奔波不已,又在尸陀林中四处游荡。她把尸体认作真正丈夫,给他讲种种话语,并行各种夫妻间礼仪。久而久之,尸体腐烂变质,到最后只剩一副骨架。她依然不舍骨架,对它同样珍爱异常。天气酷热之时,她自言自语:“我丈夫太过劳累。”于是就以水为骨架沐浴,还用鲜花装饰。癫狂女人即如是日日对丈夫骨架言说爱语,且对之彬彬有礼,一如丈夫存活之时。她对骨架温存体贴时,经常对它言说丈夫往日最喜听闻之语。白昼时如此抱着尸身到处漂泊;夜幕降临,她就在野外以花草做成卧具、垫子,用沉香薰染过后,即把骨架抱至薰染过之卧具上,说过“好丈夫,请歇息”后,就与骨架同榻相拥而眠。

精神错乱女人此种可怜行为渐渐为人所知,革夏巴与众弟子也早有耳闻。革夏巴了知女人境况后悲哀说道:“呜呼!被邪分别念迷惑之女人,我实在应设法救度。”把想法告诉弟子们后,诸弟子同声说道:“具智者无有不能成办之事。”他们纷纷赞叹他慈悲发心。

革夏巴对女人生出强烈悲心后,就于晚上带众弟子来到所言所行令人顿感恐怖之女人所在尸陀林。他一到此地就发现这里遍布众多可怕魔女,为保护弟子,他将咒语书于他们所盘发髻中。革夏巴同时心想:世间人贪执之女身分明就是尸陀林中这被人遗弃之丑恶尸骨,若有人贪执尸骨且拥抱尸骨,真乃可悲、可叹、可笑之极至。他边想边遏制不住地对女人再度生出悲心。

第二日黎明时分,他要求弟子先行返回城中,并对他们解释说:“城中多有病人需有人疗治,对这女人,我要想出稳妥办法进行救度。”弟子们依言返回城中,革夏巴独自一人留下来。当他寻找苦行女人时,这女人刚刚起床,她拿起丈夫尸骨就向河边走去。革夏巴来到她露宿之地,一见她所用之卧具等物就知她常住此处。再一路搜寻而来,就发现她已来到河边。革夏巴顺手在尸陀林捡起一具女尸,扛起它就开始追随女人踪影。

女人此时把尸骨拴于河边一树上说道:“好丈夫,你暂且呆在此处,我到河边取水为你洗脸,我还要用可爱饰品装扮你。”就这么边说边来到河边,女人一低头就看见映现于水面上之自己身影,她不由想到:此美女会将我丈夫夺去。想到这,她立刻就以种种污言恶语狠狠诅咒水中女影,越诅咒越起嗔心,她又用石头猛击水波上所现女身,但那影子无论如何都不舍离。看到这,女人只得说:“你既不走,我就把丈夫带走,如此一来,你休想再睹其容。”她边对身影唠叨不止,边扛起骨架向别处进发。

释氏源流应化事迹–楞伽说经

到另外一地时看见背一女尸之革夏巴,她不觉暗想:此人为何带一女人到处乱跑?我应问个清楚。于是她就上前询问:“我和丈夫欲往别处,你为何见到我们就心生怀疑,以致逃跑不已?我非魔鬼,你俩大可不必怀疑。”革夏巴对她说:“妹妹,我并非怀疑你,我带着自己妻子是要去其他男人找不到之地。因我女人非常漂亮,天人见之也赞叹欢喜。我是害怕你丈夫夺走我妻,故而才躲避奔跑。她原先并不喜欢其他男人,但见到你丈夫却显露羞涩之态,眼睛也不敢张开。我要把她带到山后去,在那里长期定居。”

女人听罢安慰革夏巴说:“大圣者,你无需忧虑,你妻子性情沉稳,不会喜欢其他男人;我丈夫同样人品亦佳,绝不会爱上其他女子。我们理应成为好友,可共同生活、一致行动。”看到女人心态已放松下来,革夏巴就答应说:“你既遵规守矩,我们即可在河边共同生活。”他说完即将那具女人尸骨放于河边树下,并开始装饰骨架。女人把丈夫尸身也置于旁边,亦为“他”梳妆打扮起来。

当女人后来放心入睡时,革夏巴将两副骨架以绳子捆在一起并扔进河中,同时大声惊叫“哈哈”等语,又痛哭哀嚎。女人醒来后,革夏巴涕泪纵横哀叫道:“你丈夫将我妻子拐带走了,现在一切都已毁于一旦。”此时两人都看见紧紧相拥之两骨架被急流冲走,他们边哭边紧追不舍。女人泪流满面哭诉说:“我时刻思念你、疼爱你,谁料你今日却跟别人妻子弃我逃跑,将我所有情感毁灭尽净,你真是从来都不曾考虑过我感受与心情。”她瞬间嗔心大起,转瞬又痛苦哭泣。革夏巴趁机劝慰她说:“你失去亲人再这样哭天抹泪亦无济于事。你还说你丈夫素不喜其他女人,孰料他竟将我最可爱、妍丽之妻从我们眼皮底下拐带而去。我所有之一切都已毁弃无遗,你马上赔我妻子!”

革夏巴边哭边说之时,女人用衣物包住脖颈,羞愧说道:“大圣者,我无法再令丈夫返回,而我兄长恰有一贤妻,我可想办法让他把妻子送与你。”革夏巴一口回绝道:“我只要我美丽妻子,除她而外,天女我都不欲娶。若你今日不能将我妻子交还,我马上用大石块砸烂你脑袋。”言毕即举起石块,气势汹汹向女人扑来。

女人战战兢兢跪于他脚下顶礼道:“我又无钱财又无亲友,孤身一人可怜度日。如今我已知错,并在你面前忏悔,祈请你千万勿夺我性命。”革夏巴立即抓住机会说:“你既如此恳请,若你真能听我吩咐,我既不会打死你,还能让你获得快乐。”女人急忙应允愿依他所言实行。

革夏巴这才谆谆开示道:“从今日始,你务必放弃怀抱丈夫尸身之恶念,因携带他骨架原本就为最愚痴之举!众人皆赴死,山海如意树,人天诸财富,一切均无常。如是一切有为法尽皆无常,人们理应对世间生厌烦心。贪执亲友定会引生痛苦、忧虑,并致人堕落,真希望你能从沉迷情欲中清醒。”

待革夏巴说完,女人癫狂思维即回复正常。她感慨万千说道:“奇哉!你所说明灯般教言已完全遣除我恶劣分别念之愚痴黑暗……”言罢如是赞叹语,她已完全变成思维正常女人。

革夏巴将她又送回她亲戚家中,当地人众及革夏巴弟子均赞叹他聪慧做法。 Continue reading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九、智慧品 100、革夏巴救度沉迷情欲者”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九、智慧品 99、不随波逐流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九、智慧品 四

— 索达吉堪布

释迦牟尼佛因地时曾转生为一统治众多小国之国王,虽如理如法主持国政,但因众生业力所感,治下国家依然饱受旱魔侵袭、长时不降滴雨。国王于是自我谴责,认为干旱原因乃在于自己对众生行持非法所致,他随即向年长大臣询问解脱饥荒良策。众大臣协商后一致向国王谏言:“按吠陀论典所言,只有杀牲祭祀才能令天降雨水,我等皆主张实施此道。”

国王原本就悲心浓厚,他对众人所提之杀害众生一议非常不满。不过因他历来对眷属都很随顺,从未以粗言恶语对其痛斥贬损,因此他只岔开众人话题,内心则打定主意坚决不采纳此种建议。众大臣并不知晓国王甚深、难以了达之密意,还一味继续商谈杀牲供祭之具体措施。国王深深为其感到悲哀:此类人尽是随波逐流之辈,自己却毫无观察能力,还要对别人妄说不善之道。他们自以为杀害众生以为献祭,日后天尊定会心生欢喜,所作所为亦能获致善果,这纯属谎言,实不应理,更不能接受。

尽管如是思维,但国王仍欲以方便法善巧转化众人,他表面应允并说道:“你等众人可谓一心一意欲饶益我,现在我想杀死一千人以供养圣尊,望你等能在各地备齐所需资具,并选好吉日。”大臣们闻言各个内心恐惧,但表面上人人皆承诺道:“国王,你应沐浴并做短暂休整以成办此事,我们来做具体供施准备。只是若同时抓捕一千人恐遭民众反抗,以致使他们对国王彻底灰心失望,我们还是小心谨慎、仔细应对为好。”

其余婆罗门闻言都赞叹、附和,称“言之有理”,国王抓住时机说:“你们不必担心会遇民众反抗,或使其对王政灰心失望,我自有解决办法。”国王随即就召集城中人说道:“我欲以一千人供养圣尊,但他们既无有过失,亦未犯法,我若将其如旁生般杀害未免有些不应理。故从今日始,你们当中有谁做下违法或违我教言之事,我所派遣之观察者都会明察秋毫。若有这种人存在,无论在何处、无论是何人,都应被抓住且杀害,以替代供祭所用之牲畜。”

城中众人纷纷合掌禀告说:“大国王,你长期关爱众生,在你慈心护育下怎可能有违法或违背你命令之人?你所作所为梵天都随喜、赞叹,你实为真正量士夫,天人亦对你生起欢喜心,我们就更不待言。从今往后,我们定当依教奉行。”

释氏源流应化事迹–金鼓忏悔

国王随即派出有智大臣前往四方视察,打探有无造恶之人以抓捕他们。他同时派人到处观察,且于各地每日广宣道:“民众均需遵纪守法,为民众利益,国王欲向天神供祭,凡行非法者必代一千牲畜被杀死祭祀天神。自此后,胆敢违背国王教言者,一定要将其拴于供神柱上,代替牲畜充作供品。”人们闻言各个胆战心惊,从此之后,众人洁身自律,再不造作丑恶之事,大众全部受持清净戒律,互相争论及敌对亦渐趋消亡。人人听从上师教言,互敬互爱、互喜互利,分配公允、合理,能以寂静度日,整个世间就如初劫一般充溢幸福快乐。

当国王看到诸大臣都对自己满意、生信之时,就对他们下令说:“我极欲保护、饶益所有民众,故而现今要对其行广大布施。为圆满布施之举,我要把一生所积财富全部散尽,希望民众能随意接纳。你们应于各地建造专用布施房屋,众生需要何物,你们即布施何物。” Continue reading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九、智慧品 99、不随波逐流”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九、智慧品 98、以智慧力选择出家道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九、智慧品 三

— 索达吉堪布

久远之前有一方主国王,他育有一太子名为微尘。国王手下有一婆罗门名为牛圈生,牛圈生有一子名为养火。此养火颇富观察能力,智慧亦超凡脱俗,他即是后来之释迦牟尼佛。牛圈生做事之前定要先征求养火意见,不得养火授意绝不轻举妄动。养火与微尘王子及另外六王子关系非常友善,几位还是同年出生。平日里方主国王总在尽情享乐,大小事情全部委派牛圈生处理,自己则直入王宫、无另外男人之屋中,与众王妃同听乐器妙音,并共度美好良宵。

其后牛圈生死去,国王痛苦万分,他由衷说道:“现在牛圈生已离我而去,我在各方面均遭受重大损失。”寝食难安之时,微尘太子就问父王:“牛圈生婆罗门死后,父王为何如此悲痛?”国王回答说:“你哪里知道每当我恣情享乐时,牛圈生都在背后替我操持起全部政务。”微尘听罢就对国王说道:“父王无需担心,养火可继承其父职责,因他才具有真正智慧,牛圈生婆罗门每每做事之前都得询问养火意见,问明白后才肯付诸行动,故而父王可把牛圈生未竟事业放心交与其子承担。”

国王便找来养火,嘱其完成其父未竟之业,养火爽快应承下来。因牛圈生婆罗门以前行事时都是依靠其子智慧进行抉择,未过多久,养火名字便日渐被人淡忘,众人皆称其为牛圈生婆罗门。

此婆罗门后来有次将六王子唤至自己身边,他对六人提醒说:“你们应去微尘王子那里,与其长相厮守,并祝愿他事业圆满、长久住世。同时还要告诉他:‘微尘王子,你若快乐我们亦快乐;若你痛苦我们也会难过。我们大家均为同岁,都是好朋友,日后父王去世时,你定会登上王位,到时别忘赏赐我们一些受用,也分我等一杯羹。’”众人听其吩咐就前往微尘处,如是照说后,王子痛快答应。

不久方主国王去世,大臣商议过后便公推微尘当上国王,民众也随即称其为微尘国王。微尘国王后有一次唤来牛圈生说道:“你应像承侍我父亲一样帮助、指教我。”牛圈生当下答应愿依国王教言奉行。他随后又招来六王子说:“你们均应前往微尘国王处,提醒他勿忘此前所作允诺,应分给你等部分受用,不知现在可否得到?你们可问他还能否记得自己答应之事,若他说尚能记起,你们立即就对他言现今时机已成熟;如国王说似马车形状般之土地何能分成七份,你们就说牛圈生婆罗门可分,舍他别无任何人堪任。”

六人便依言前往国王处,问国王是否尚能忆起所作允诺。国王回答说并未忘却过去所作答复,他们即请求国王能分与自己受用。国王果然面呈为难之色说道:“马车般大地如何分成七份?”几人就异口同声说:“牛圈生婆罗门可以均分,别人都无法做到。”

释氏源流应化事迹–文殊问疾

国王唤牛圈生婆罗门前来请教道:“上师,我治下国土能否均分七份?”牛圈生轻松答言:“完全可以。”他就把中央之地分与国王,国王对此十分满意,他不停赞叹说:“婆罗门将中央地方分与我,真乃明智抉择,这令我非常满意。”国王带着满足心情又看他继续分割土地:他将剩余地方分为六份,依次交与六王子。依他抉择,他们全都满意舒心,几人纷纷说道:“请牛圈生婆罗门划分真乃明智选择,他果能成功做出与我们相合之分配。”六王子于是也请求婆罗门道:“你经常指导国王行事,恳请从今往后也多多指教我们。”如是祈请后,婆罗门终于答应下来。 Continue reading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九、智慧品 98、以智慧力选择出家道”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九、智慧品 97、大药妙智解疑难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九、智慧品 二

— 索达吉堪布

久远之前,胜身之地有一国王名为能生,在其治下,百姓财富圆满,安享快乐。国王美丽王妃怀孕后,因每日饮食丰富,待其产下一子后,众人便名之曰饮食。饮食后来学习文字等学问,并全部圆满、究竟。他本人又勇敢无畏,做起事来无所顾忌,因而在其勇敢性格中又多少略带粗蛮之习。王妃对此子非常满意,故而依恃其子,自己竟愈发骄横起来。她最后连国王都敢违抗,经常不听从国王吩咐。大臣们则商议说国王应再娶一王妃,于是他们便到利红国王那里向其讨要女儿,准备娶来做新王妃。

利红国王则对他们要求说:“若我女儿将来生下太子,必须让此子当上国王。只有答应这项条件,我才肯将女儿嫁与你们国王。”大臣们不加详细讨论就答应下来。待能生娶来利红国王女儿后,此女对国王非常喜欢,她常提醒国王道:“若我生下太子,你一定要立他为王。”

国王闻言心下暗想:我已有太子饮食,可爱、相貌庄严、为人勇武。有他当太子,又怎能让其他王子继承王位!国王不免犹豫踌躇起来,他并未当下答应新王妃要求。大臣们怂恿说:“我们已在利红国王面前许下诺言,更何况新王妃能否生下太子还难以预料,国王不如先答应她为好。”

能生听从诸臣子建议,就在王妃面前承诺可将她所生王子立为太子。结果利红国王女儿不久即怀孕,九月过后就生下一相貌端严太子,众人为其起名为喜爱国政。利红国王得到消息后立即派人传语道:“如果能生不立我外孙为太子,不让其继承王位,我即刻便挥军直捣贵国,与你们一决上下。”

大臣们赶紧要求国王认定喜爱国政为王位继承人,并不断造声势言欲立利红国王外孙为太子,且要杀死饮食。能生阻止他们说:“不合正法之语请勿再言!我历来只听闻过儿子弑父事件,从未想过父亲会杀死儿子,这绝不可能。”大臣们又接着提建议:“你若不愿杀死饮食,那就干脆将他手脚砍断。”国王驳斥说:“砍断手脚与杀死又有何区别?”此时有大臣则提议道:“国王如不愿如此行事,不如干脆将饮食驱逐出境。”国王还是不同意:“他又没犯罪,为何要被赶走?”大臣们胡乱“授记”说:“不久之将来,他就会违法。不管怎样,国王都应把王位赐予喜爱国政。”

后在一吉祥之日,能生国王终将王位赐予利红国王外孙。饮食童子听到消息后,心下明白父王已将自己舍弃,还要呆在这里,生命难免会有不虞之危。他连忙将事情近况告知自己母亲,并言自己欲往阿蓝国王治下国家,希望母亲能够开许。母亲抱住儿子脖颈痛苦说道:“你一直在王宫安享快乐生活,现在却要跋山涉水、越过森林荒原到处漂泊,你如何能承受此种生活折磨?”

释氏源流应化事迹–维摩示疾

饮食答话道:“世上有谁能永享快乐?又有谁会永远受苦?未曾感受过痛苦之人有多少?得到快乐后就一直享受下去的又有几人?”饮食将这方面道理向母亲诉说一番,在对她做过种种安慰后即孤身一人前往阿蓝之地。

阿蓝国王手下一重要办事人员当时刚好在外面看到饮食,他深感此人相貌庄严、身板结实、上身宽大、极具大士相,他不禁纳闷:此人到底是谁?在向饮食询问后,饮食便将自己遭遇讲与他听。这人立即把饮食带至阿蓝国王处,并将情况汇报与国王。国王仔细看过饮食后心生欢喜,与他进行了长时交谈,并最终将女儿及领地交给饮食。

饮食与国王女儿在一起尽享快乐生活,后来二人生下一具相之子:上身如狮相。众人据其父名而称之为多饮食。

多饮食长大后学习文字,当其时,其父饮食已过世。阿蓝国王女儿内心非常痛苦,阿蓝国王则想:众女人大多都会贪执其他男子,还是将此寡妇交与其他人为好。想到这,国王便将女儿及多饮食一并交与手下一大臣,女儿自此之后又与这位大臣共享美好生活。

Continue reading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九、智慧品 97、大药妙智解疑难”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九、智慧品 96、镜面国王具超人聪慧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九、智慧品 一

— 索达吉堪布

久远之前,有一大国王统领赡部洲,名为普喜,他拥有五百王子。大王妃随后又生一子,此子遍体金色、发呈碧蓝、手掌生有千辐轮相、左脚掌有宝马花纹、右脚掌有宝象花纹,因太子具有如是福德,故被命名为镜面。当普喜国王病危之时,诸大臣询问国王道:“如此众多太子中,我等将为谁行加冕大典?”

国王就将继承王位者所应具备之条件一一道来:“具备十相者方可继承我王位。何为十相?即:身为金色;头发碧蓝;双手生有千辐轮相、左脚掌有宝马花纹、右脚掌有宝象花纹;穿上国王衣服后正合身、坐上国王坐垫后颇具威德;深得小国民众恭敬、承侍;诸王妃、众眷属对其欢喜、赞赏;在天尊像前欲行顶礼之时,天尊像反对其顶礼恭敬;以其功德、福德力能令天降七宝雨以满众生所愿;为大王妃所生;了知外伏藏等六伏藏。如具备此等十相,则可为其行加冕大典。”国王言毕即离开人世。

诸大臣和众太子集中后,众人开始鉴别从大太子至最小太子之间到底谁能具足十相。结果除镜面太子十相皆具外,其余太子无一具足所提要求。众太子性格皆为粗暴、野蛮、鲁莽,唯有镜面太子性情调柔、寂静,特别是他非常擅长以智慧解开众人深深疑惑。普喜国王曾言能当上国王者必得了知六伏藏,而其余太子则对六伏藏全然不知。镜面便为众人解释道:“所谓外伏藏乃谓阶梯外面;内伏藏是指阶梯内部而言;内外伏藏则在阶梯下部;树顶伏藏即指中午时分、国王居所旁大树阴影所覆盖之地域;山顶伏藏即在国王沐浴水池中、一大石板下方;河边伏藏即位于家中排污管道出水孔处。”大臣们按其所言一一观察、验证,结果果然分毫不差。

众人便为其举行加冕大典,十五日这天,当太阳照耀大地之时,一由旬半大小之千辐金轮恰于东方开始出现。镜面国王立即发愿道:“如我能成为具福德之国王,则愿金辐轮现在我眼前。”刚刚言毕,金辐轮即从虚空来至国王面前。此金辐轮上拥有七宝:大象宝乃来自寻香山,背脊为如意宝所严饰,国王骑上它,半天功夫即走遍四大洲,若此大象宝步行行进,则其足踏之地皆变为金沙;绀马宝则呈现蓝色,马鬃、马尾又俱为红色,它本身就能降下七宝,国王骑上它,一顿饭功夫即可绕转整个四大部洲,且不会感到丝毫疲倦;如意宝则无论白昼、黑夜都散发光明,光芒遍达一百二十那由他距离,在此范围内,它可降下七宝雨以满众生所愿;玉女宝性格善良,美丽非常,能满国王所欲;施主宝则任何时候都可赐予众人所需,且享用不尽;大臣宝只需看上一眼即能将国王所需四种军队备齐,且令其具无比威力。

具足如是七宝后,镜面国王居安思危想到:此乃我前世福德所感,如今我更要好好继承王位、主持国政。想到这,他就穿上香水薰制过之崭新衣物,手捧香炉、膝盖着地,面向东南西北方恭敬顶礼,且祈愿道:“四方圣者,请接受我祈请并降临此处。”

如此祈祷后,四方缘觉每方两万、共八万名一时齐来王宫,国王与大臣即用四种资具供养、承侍,国王还下令让所有小国之人亦供养缘觉。以此供养善根,众人死后皆转生善趣天界。

释氏源流应化事迹–圣光问法

镜面国王智慧超众,他曾成功解决过持棒婆罗门诸多疑惑。持棒为当地一贫穷婆罗门,某次曾向其他施主暂借过一头牦牛,役使完毕就欲将之再送还施主。当时施主正在用餐,持棒便将牛直接放于院中,结果牦牛最后却溜出家门逃跑而去。施主食毕,再找牦牛已是难觅踪影,于是他就找到持棒责难道:“我家牦牛现在何处?”持棒据理力争:“早已将牛送还与你。”施主自然不答应,理所当然一直追逼持棒不放,让他交出所借牦牛。持棒只得坚持说道:“牦牛并非我有意走失,我确已将其还给你。”

争执不下之时,二人便协商说此事必得到具智镜面国王那里寻求解决良策。

Continue reading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九、智慧品 96、镜面国王具超人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