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规教言论》讲解06

《二规教言论》

— 麦彭仁波切 著

— 索达吉堪布 讲解

第六节课

 

于自道行不退转,且于信赖自己者,

始终坦诚不欺惑,此称稳重人中胜。

对所选择的道路不退失信心,并对信赖自己的人始终坦诚相待、从不欺惑,这种人可谓稳重者,在人中是最殊胜的。

稳重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通过智慧认定自己的所行之道后,永远也不会退转。比如我们依靠深深思维,选择了大乘佛法,在这个道路上,对自己所学的法和所依止的上师,哪怕是舍弃生命,也不能轻易舍弃。如果今天趋入大乘佛法,明天觉得这个不太殊胜,又改学另一个法门,这就是不稳重的表现。

另一种就是对依赖、信任自己的人,不管受到多大的困难和痛苦,都要坦诚相待、不欺惑。佛陀在因地时即使舍弃生命,也愿意帮助别人,这方面的公案在《释尊广传》中不胜枚举。可是不稳重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根据自己的情况,说话变来变去,做事也是此起彼伏,今天对信赖自己的人非常好,明天就去欺骗他。尤其是现在的世间上,不稳重的人特别多,骗父母、骗儿女、骗朋友……一旦遇到更好的对境,就把原来所承诺的全部抛之脑后,这种人就叫不稳重者。

我们学习佛法,首先要做一个稳重的人。有了智慧当然最好,但没有也不要紧,只要有了稳重这一功德,其他的功德自然会具足。如果有了以上两个特点,不管人们认不认可,实际上你就像如意宝一样珍贵。

下面分析稳重的功德:

身体稳重如狮子,不受蔑视大威严,

语言庄重如仙人,众所信任且欢喜,

性情稳重如珍宝,降临自他之所欲。

稳重可从身口意三方面来分析:

一、身体:若身体稳重如狮子,则不会受到他人的随意欺辱,且具备大威严,令大家都害怕。

狮子是兽中之王,百兽都十分畏惧它,看见狮子的威严,它们一动都不敢动。同样,稳重的人无论住在哪里,任何人都不敢随意欺负他,由于感受到他的威严,像猴子般的不稳重者,一见到他的身体就特别害怕,不敢轻举妄动。上师如意宝在学院时就是这样,大家见到上师的时候,即使没有犯错也非常害怕,因为稳重者的身体有一种威慑力,下面的人看到就会敬畏万分。

二、语言:语言有庄重、不庄重之别。语言不庄重者,整天说说笑笑,有意义的话说不出来,没有意义的话一直滔滔不绝,全部都是无稽之谈;而语言稳重者,说话就像仙人的谛实语,一般不会随意开口,一开口就是真实语,没有狡诈欺诳的成分,人们听后也会非常信任、欢喜。

三、性情:性情稳重的人就像如意宝一样,依靠他的证悟和智慧,能给当地众生降临所欲求的东西,满足自他的一切愿望。

这些教言,我自己虽然做不到,觉得特别惭愧,但非常羡慕里面的境界。作为一个人,身口意稳重是相当重要的,若能如此,别人对你有信任感,你自己也很快乐。如果没有稳重的功德,哪怕一天能背诵一百部论典也没有用,今天背得很好,明天又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这种人是不可靠的。

当然,我在讲解本论时,并没有详细参考其他资料,只是字面上大概解释一下。我想也不用其他的分别念来添枝加叶,先把字面意思搞明白就可以了,有智慧的人应该会对照这些内容,对自己作一番仔细的观察。

接着讲不稳重的过失:

身体若不稳重者,如牛落角遭众欺;

语言若不庄重者,如同乌鸦众人恨;

性情若不稳重者,如风吹叶飘无定。

这里说得非常好!如果你们不能背其他的,只背这几个颂词的话,也有非常大的必要。

一、身体:身体不稳重者,就像是掉了双角的牦牛,一定会遭受众人欺侮。

牦牛若有了锐利的双角,打架时非常勇猛,别的牦牛也害怕它。而一旦它的角掉了下来,作战的能力就消失了,其它牦牛便趁机群起而攻之。所以,没有角的牦牛,在牛群中经常会受到欺负。

同样,有些人的身体不稳重,今天跑色达、明天到洛若、后天去炉霍,整天飘来飘去的;或者这家串串、那家逛逛,今天去这家吃一餐、明天去那家蹭一顿,即使别人当面不说,心里也会特别烦感。现在世间上有很多人,平时不愿呆在家里看书念经,一有空就出去逛街购物,每天游游荡荡的,身体没有一点自控能力,这种人就跟没有角的牦牛一样,迟早会受到众人的欺负和厌恶。

二、语言:乌鸦发出的声音很不吉祥,会给人们带来恶兆,所以大家都讨厌它。同样,语言不庄重者,说起话来语无伦次、喋喋不休,就像乌鸦一样,会招来很多人的憎恨。

三、性情:性格不稳重的人,就像秋风中的落叶般飘浮不定。今天想学这个,明天又想学那个,最后自己也不知该学什么,始终没有一个定准。

身口意不稳重者,不要说学佛,恐怕连最基本的生活也很难以维持。这种人的一切都建立在虚空中,天天在云上飘来荡去,非常可怜。因此,解脱的基础就是稳重,然后还要一点智慧,有了这两点,才有希望修学佛法。否则,你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今天想这个、明天想那个,身体这样做,语言也跟着这样说,这种人有什么可靠性呢?

《二规教言论》是麦彭仁波切的智慧结晶,法王如意宝在学院讲过多次,尤其在五台山清凉寺旁边的树林里,给我们讲得比较广。依靠这些传承上师的教言,我们首先要做好人,然后再修行,最后才证悟。可是现在很多人的修行已经颠倒了——人没做好就想证悟,证悟以后再修行,修行后再做一个好人,这是根本不现实的。所以这次我没人请求就传这部法,原因就是感觉到很多人修行有问题,没有意识到先做好人的重要性。他们若认识到这一点,然后再进行修学,效果肯定会好一点。

若具无误取舍慧,安住稳重之善道,

则能扎下殊胜之,世规如意妙树根。

如果具足无误取舍的智慧,身口意能安住于稳重的善道中,则已扎下了殊胜的世规如意妙树之根。

前面已经讲了,一个人的品行就像是一棵树,这棵树依靠树根而成长,稳重与智慧就是它的树根。有了这两个根,世规的妙树才会高高耸立,并有机会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否则,没有根的树不可能生存,出世间的功德果实更是无从谈起。 Continue reading “《二规教言论》讲解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