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规教言论》
— 麦彭仁波切 著
— 索达吉堪布 讲解
第十二节课
十、布施
我今虽多积受用,死时必定留此世,
故当生起施财心,勤修今来圆满果。
即生虽然积累了许多财富受用,但是人终有一天会死亡,那时候独自前往中阴长道,一切的一切都留在人间,哪怕一针一线也无法带走。
现在有些拥有几亿美金的富翁,活着的时候很吝啬,不愿上供下施,但死时一分钱也带不走。我接触过一些有钱人,有的人特别特别吝啬……详细的就不说了,也许他到时要听这个法,不高兴就不好了。其实人生非常短暂,自己不一定能活到一百年,但这些财产,哪怕他和所有的眷属用一万年也用不完,可是他认为还要不断地积累,在这里设个项目,在那里搞个投资,这里可能赚多少钱,那里可能赚多少钱……一直在心里盘算,看起来特别累。人活在世间上,房子再怎么大,晚上睡觉的地方只需要几米,人的欲望跟实际使用完全不相称,积累的财产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对他们来讲,布施可怜众生、供养应供处,所用的钱简直是九牛一毛,但他就是不愿意,一直拼命地守财积累。最后人死了以后,亲朋好友就开始争夺,如同鹫鹰争吃尸体一样,他一辈子辛辛苦苦积累的财产,最后全部是别人享用。这些富翁一点也不考虑后世,自己平时也穿得特别破烂、吃得特别不好,这又何必呢?
其实还不如早日上供下施,若能如此,今生来世的果报都非常殊胜,尤其是供养僧众等殊胜对境,就像《极乐愿文大疏》中所言,有些今生中就能成熟果报,即使今生没有成熟,来世也绝对不会虚耗的。
布施虽小果极大,受用虽多获利少,
往昔布施今富足,今若未施来世穷。
布施的财物虽小,但果报却非常大,我乳轮王前世供养了佛陀一把豌豆,以致生生世世在天界享乐,且与帝释天平起平坐,这方面的公案在《释尊广传》中非常多。我讲《入行论》时也讲过,三个小孩以清净心作小小的供养,由于各自发心不同,最后两个成为阿罗汉,一个成为佛陀,都获得了不可思议的果报。
自己享用的虽多,但获利却极其乏少,一个人有一百万的话,自己能享用多少呢?如果享用十万元,其他的自己用不上,也不舍得布施给别人,死后对来世有什么利益呢?大家也应该观察一下自己的财富,没有钱是最好的,但是如果特别多,自己就要算一算,倘若现在是四十岁,再活四十年的话,在八十岁之前,吃穿够用的话,其他的财产要不要布施出去?
原来我去一个人的家里,他算是牧区当中比较富裕的,他活着的时候穿得特别破烂,死后打开他的箱子一看,里面有很多崭新的衣服折得好好的,已经放了几十年了,拿出来都不能穿了。这个箱子里的东西,谁都不知道,只有他死后才发现。
古人把金子锁在箱子里,但现在人是为银行做贡献。有很多的在家人,比如妻子搞一个生意,丈夫搞另一个生意,他们彼此不信任,自己单独设密码,单独存不同的银行,一个死了以后,另一个人根本不知道对方的财产,最后很多银行发大财。
不作布施、不考虑后世的人非常可怜,要知道,往昔的布施导致今生富足,今生若没有布施,来世定会非常贫穷。嘎达亚那尊者有一次到河边去,遇到一个女人手持水瓶,坐在那里大哭。尊者前去问她为何痛苦,女人说自己非常贫穷,到哪里都找不到任何财产,实在是不想活了。尊者说:“不要痛苦,你可以把贫穷卖给别人。”女人问:“谁肯买贫穷呢?”尊者说:“我肯买。”“那我怎么卖呢?”“要布施。要知道,穷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前世没有布施修福;富人之所以富贵,是因为前世愿意布施。所以,布施是卖贫买富的最好办法!”女人听后非常有信心,但苦于自己除了一个水瓶外,身上一无所有。尊者教她用水瓶装水布施给他,她以欢喜心依教奉行。以此功德,命终后转生天界,从此再也没有转生到贫穷家。
有些道友从小到现在一直吃不好、穿不好,钱包里始终是空空的,别人有很多钱,但自己的钱哗啦哗啦就没有了。这样的话,你应该在没有吝啬心的情况下,尽量布施可怜的乞丐、对僧众供斋,如果实在没有能力,买一包奶粉加在供斋的奶茶里也可以,然后自己发愿:“愿我生生世世不要变成贫穷的众生。”这样一次的发心,你相续中贫穷的种子就斩断了,生生世世肯定变成富贵者。所以大家应该为来世作考虑。
积累守护消耗等,财有甚多此过患,
纵彼财宝遍大地,凡夫贪欲尚不足。
财产有很多过患,正如《亲友书》和《入行论》中所说:首先有积累的痛苦,挣钱很不容易,许多人起早贪黑只为了赚钱。现在的社会风气很不好,很多公务员根本不想为众生做事情,他们在选择单位时,眼光全部盯在单位有没有钱、待遇怎么样上面,从来不考虑自己去那个单位是不是帮助别人的好机会。其实积累财产并不是那么简单,如果没有福报,再奔波劳碌也没有用。即使有了钱,还要日夜考虑如何守护财产,最后害怕财产消耗、减少。
所以财产是无量痛苦的根源,有了一定的财产,自己就应该满足了。否则,纵然获得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金银财宝,贪得无厌的人仍会嫌太少。他们有了一万想两万,有了两万想更多,有了一百万希望再赚五百万,有了五百万又想一千万……一直不断地贪求,始终没有尽头。
其实,只要心里满足,一切资具都已经圆满了。知足少欲是最殊胜的财富,这一点,萨迦班智达和寂天菩萨也再三赞叹过。倘若没有满足感,贪欲是永无止境的,以外在的物质来满足自己、弥补内心的空白,恐怕还有一定的距离,即使你的生活富如龙王,欲望没有调伏的话,也得不到真实的快乐。 Continue reading “《二规教言论》讲解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