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规教言论》
— 麦彭仁波切 著
— 索达吉堪布 讲解
第十一节课
何人若不报恩德,则彼无智无稳重,
有愧谨慎正直等,其余诸德亦无有。
如果忘恩负义,对别人施予的恩德觉得无所谓,根本没有回报之心,这种人绝不会具有前面所讲的各种功德。
具体而言,有智慧的人,不可能不知恩图报;若有稳重的功德,行为非常可靠,别人帮助他,肯定也会知恩报恩;有惭愧心的话,不报恩德也不行,必然会遭到良心的谴责;不放逸的人懂得羞耻,而不报恩德会招来众人讥讽;如果人公平正直,一定会恩怨分明,别人对自己好的话,定会想方设法报答……所以,一个人若不懂得报恩德,那么其他功德也不具足。
古人非常重视孝顺、感恩等美德,而现在的人却弃如敝屣,根本不学这些知识,虽然很多人都想做好人,但不知道从何做起。所以,麦彭仁波切根据佛经的教言,将一个人的基本品德归纳起来,希望每个人能以此对照自己。
说多了也没用,关键看我们自己具不具足,对父母、老师或同行有没有感恩之心?如果有,世间和出世间功德会自然具足,否则,麦彭仁波切在这里也讲了,什么样的功德都不会有。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大家在实际行动中一定要观察自己。看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也可以用这个标准衡量,倘若这个人知道报恩德,不说别的,他应该不错。
上师如意宝对这方面非常非常重视,我们依止了这么多年,他老人家对哪些功德重视,这一点非常清楚。在座的传承弟子,我们不敢说具足法王的所有功德,但是部分功德应该效仿,上师怎么样进入光明大道,我们也要尽心尽力地随学!
若是知恩报恩者,共称彼人聚天德,
以此德行能推知,彼人圆满余美德。
一个人若具有知恩报恩的功德,那么他定会圆满世间的人天福报及出世间的圣者功德,由此也可推知,智慧、稳重、不放逸、惭愧、正直、誓言坚定等诸般功德,他全部具足,诸天护法也会时时加以保护。
人如果没有感恩之心,那连旁生都不如。以前有个人叫薛嵩,他天性仁慈,从不杀生,即便是身上的小虱子,也都慈悲保护。有天晚上,他梦见被子上有很多虱子,对他说:“受你恩惠也不是一天了,今天你有急难,正是我们效命的时机。”于是在他被子上全部死光了。薛嵩惊醒后,见被子上有血迹,横竖一尺多宽的地方都是死虱子。原来那晚有刺客来,使用一把很锋利的古剑,不管是什么,只要接触就立即斩破。刺客见到血,以为他必死无疑,就去回报主人了。没想到他安然无恙,是小虱子替他死了。这是一个真实的公案。
所以,对父母也好,儿女也好,不管什么样的人对自己有恩,一定要想办法报答。假如实在报不了,也应该把感恩之情告诉他,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说一声也能起很大作用。以前法王去美国旧金山时,有一天到了一个花园,我平时接近法王非常害怕,那天有个比较好的机缘,我就上前跟上师说:“您对我的恩德很大,我原来没有房子,您老人家借我了一个土房,那个房子里面我住了两年。”当时我确实是这样想的,也不是为了说好话。说完以后,上师显现上很高兴,后来好几次都说:“你是知恩的人,你是很好的人!”所以,在对自己有恩的人面前,说一声还是有必要的。不管这个人现在是什么身份,有没有高的地位,在他面前说一声,也算是表达了自己内心中的感激。
而不知道报恩的人,就像《释尊广传》中日日野兽救的那个人一样,别人救了他的命,他不但不报答恩德,反而找人杀害它。这是人、非人、天尊都会唾弃的对境,我们以后千万不要变成那种人,一定要学习高僧大德和诸佛菩萨的完美人格。
八、利他
这个内容也非常关键。在座的道友,即使你们不懂其他法,那也可以在床头画一棵树,把树根、树叶、树茎等功德一个一个标出来,每天早上起来时,看自己具不具足利他心、具不具足坚定誓言、具不具足正直……每个功德都是非常珍贵的如意宝,对今生来世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大家务必要经常串习。
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很多功德没有讲清楚,但你们都有发挥能力、理解能力,应该能够深入体会其中的含义。
若于他众勤饶益,此人自臻圆满因,
广大财富胜妙德,皆从利他而出生。
若对众生精勤饶益,此人今生来世的功德和事业都会圆满,因为广大财富与胜妙功德皆从利他中产生。
这也是《入行论》从开头到结尾的内容。世界上最珍贵的是什么?是利他心。最贵重的财物是什么?也是利他心。有了这颗心,就具足了一切功德。世人常说好人坏人不好分,难看的应该是坏人。其实也不一定,有些人表面上很难看,但是利他心完全成熟,所以好坏的界限应该用利他心来分。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也说,善知识的法相很多,但只要具足利他的菩提心,那肯定是好上师。
阿底峡尊者离开任何法友时,都祝愿他产生利他心,平时问安也是说:“生起利他心了吗?”有一次尊者感到手痛,就把手放在弟子仲敦巴的怀里说:“请给我加持一下,因为你有一颗利他的心。”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身份,只要真正有利他心,就具备了一切功德的来源。这个我不广说,《入行论》中比较多。 Continue reading “《二规教言论》讲解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