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十一、修行品 112、佛刹广大清净 佛陀寿量无边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十一、修行品 二

— 索达吉堪布

 

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以其大悲心及发愿力,虽于五浊兴盛刹土中示现成佛,但如来秘密、不可思议之境界,绝非凡夫及声闻根基众生所可测度。因此我们就不应以世间观念、自己所谓之耳闻目睹,来衡量决断释迦牟尼佛何时成佛、寿量八十、所化刹土不清净等情况,此种断言实非应理。

虽为调化众生,释迦牟尼佛如是显现所化刹土、住世寿量、行事传法之时间等状况,但一切佛陀平等智慧身之功德,除佛之外的所有众生都无法揣度。诸佛刹土原本清净无垢、广大无边,佛之寿量以虚空边际都难以比拟。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之刹土实为毗卢遮那佛佛刹之一部分,其弘法时间绝不仅仅只在浊世时间内,亦绝不在短暂时间内即显示涅槃,此中道理正如《妙法莲华经》所云:“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余国有众生,恭敬信乐者,我复于彼中,为说无上法,汝等不闻此,但谓我灭度。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恼,故不为现身,令其生渴仰,因其心恋慕,乃出为说法。神通力如是,于阿僧祇劫,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稳,天人常充满。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宝树多华果,众生所游乐。诸天击天鼓,常作众技乐,雨曼陀罗华,散佛及大众。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忧怖诸苦恼,如是悉充满。是诸罪众生,以恶业因缘,过阿僧祇劫,不闻三宝名。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或时为此众,说佛寿无量,久乃见佛者,为说佛难值。我智力如是,慧光照无量,寿命无数劫,久修业所得。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如医善方便,为治狂子故,实在而言死,无能说虚妄。我亦为世父,救诸苦患者,为凡夫颠倒,实在而言灭。以常见我故,而生骄恣心,放逸著五欲,堕于恶道中。我常知众生,行道不行道,随所应可度,为说种种法。”

正如上述道理所示,诸佛已获最究竟智慧身,于法界无边时空、刹土中,恒常、周遍显示种种智慧游舞。对此等正理生起殊胜定解,是不退转菩萨能拥有不退转信心之根源。对此,我们一定要坚信不疑。《宝积父子相会经》中云:“过去无量劫时,有一根顶如来,彼如来即为释迦牟尼佛。”

又如云:“为度诸有情,示现大勇士,虽八十俱胝,已成如来相,尚除法之念,亦发菩提心。三千六十亿,佛刹皆清净,如来方便力,汝已早成就,依然初发心,随顺其他相。汝于将来时,示现众如来,也以种种相,行持大士事。”

释氏源流应化事迹–姨母涅槃

《圣宝源经》中宣说了不空成就如来佛刹清净无垢、广大庄严,及如来身处因地菩萨位时所行种种稀有行为、事业,并揭示道:不空成就如来等诸多名号不同之如来,及其所住名号各异之刹土,皆为释迦牟尼佛所化现。

《首楞严经》中云:“文殊菩萨前往众多如来刹土中时,见上方有一刹土名为一灯,住持此刹土之如来功德经劫亦难以言尽,且此刹土无有声闻名。文殊菩萨向此如来询问其名号,如来答言:‘汝可返回问于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随即回来询问释尊,释尊答曰:‘住持彼刹土之如来号宣说诸法幻化王如来,亦即是我,我在彼处正转不退转法轮。’”

又云:“离此往东越三万两千世界,有一世界名为摄集刹土,住持此刹土之如来号普明光严幻化王如来,寿量可达七百无数劫,此如来亦为释迦牟尼佛。”而《狮吼经》中则说道:“从此往北过六十恒河沙微尘数世界,有一显喜刹土,住持此刹土之如来号法胜。有一菩萨名为胜蕴来此刹土后,法胜如来对其宣示道:‘释迦牟尼佛即是我法胜如来,于娑婆世界中,以种种化现为众生开示佛法。’”《指鬘经》也说在无量无边之其他刹土,有无数正住世之如来均与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乃至未来众生未空尽之前,释迦牟尼佛将不断示现成佛。正因如此,我们理应了知:一切如来皆具如是殊胜功德。 Continue reading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十一、修行品 112、佛刹广大清净 佛陀寿量无边”